醫界內窺鏡:醫委會直選爭議 - 劉敢針

醫界內窺鏡:醫委會直選爭議 - 劉敢針

早前醫學會會長蔡堅在會訊向七千名會員表示,非常不滿醫務委員會向醫學會開刀,將其在醫委會的代表人數由七人減至兩人,其餘改由直選產生。
劉敢針也認為醫委會的決定令人費解和難以明白,因為醫學會是代表着整個醫學界,成員有七千人,所有醫生均可以參與投票選舉,醫學會所有會董均是由業界一人一票直選產生,甚具代表性,實在不應大幅減少代表人數。

醫學會僅剩兩席位

看看醫委會的組成,當中醫管局、兩大學、衞生署,以及醫專均可委派兩位代表,而如果代表整個界別的醫學會也只剩下兩位,與醫管局等機構看齊,這是否合理呢?
其次,目前醫委會成員的組合,明顯是所謂均衡參與的功能組別模式,但說穿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均衡參與是不可能達到的。
舉例說,現時大學與醫管局都說要走私營醫療之路,如果他們有代表在醫委會,那麼私家醫院是否也應該有代表在醫委會?
據劉敢針了解,私家醫院一直不滿醫委會作風,也從沒有代表在醫委會,因而發生養和醫院司法覆核醫委會對醫生不可作宣傳的決定。
另外,香港有無數醫學團體,只有醫專有代表在醫委會,為甚麼其他沒有呢?一言以蔽之,劉敢針認為這些功能組別是怪物,醫委會應與《基本法》一樣,邁向全面直選,追隨其他先進國家的醫委會由選舉產生的方法,因為功能組別永遠是「分餅仔」,爭拗始終不斷出現。
另一方面,劉敢針也認為蔡堅會長不應糾纏在功能組別的遊戲,要求醫委會收回減議席的要求,正確的做法是要求醫委會業界代表全部由一人一票直選產生。
最近,港大民調顯示,大多數市民支持普選,如果連一個小小業界也沒有選舉,豈不是貽笑大方?

傳真︰2623-9278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