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亞洲球隊在世盃中只有一個角色:陪襯,66年的北韓是僅有的例外。進入新世紀,亞洲球隊由路人甲升格為一個有台詞、有身份的小角色;02年日本和南韓合作擔任東道主,更加有機會演活一個二幫花旦的角色,南韓的成就為世盃寫下不少歷史新篇章。
到今年,世盃回歸歐洲,亞洲人又要重新努力尋找新定位。亞洲人要在世界盃做主角仍然未是時候,就算爭取個性格小生的角色,亦十分艱難。亞洲影星可以打入歐洲和荷李活,因為在地球的這一邊,我們有東方文化,亦有蓬勃的電影業。
但足球圈的情況不一樣,要升級就要有佳績支持。以首輪分組賽所見,亞洲球隊確有進步,但面對技術型的墨西哥,伊朗仍然要輸;面對體力型的澳洲,日本亦反勝為敗;南韓能夠擊敗多哥,亦皆因對手太弱,加上10人應戰所致;而沙地賽和突尼西亞,只反映出雙方實力相若。
「做齣好戲」仍須努力
亞洲足球進步很慢,因為整個地區的水平十分參差,而且弱多強少,無法互相促進;難怪只得幾支有大量球員外流的隊伍,才有條件晉身世界盃俱樂部。亞洲人要在世盃「做齣好戲」,看來仍須加倍努力。
李德能
馬會公關也是司儀兼講波佬,百足冇咁多爪的球壇萬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