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開電腦,總會收到多封垃圾電郵,而最近其中一封垃圾電郵是來自某美國保險公司的香港營業員。電郵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因應父親節的到來,詢問電郵接收者有沒有考慮送一份禮物給父親。打這副親情牌,所提及的禮物,就是醫療保險。
筆者應該不認識這位保險經紀,而個人亦沒有購買這間公司的產品,那麼該電郵會否構成違反ColdCall的有關條例?相信這點應由保監去回答。
筆者只想提出一個問題,就是保險應否當成禮物?送醫療保險給予父親,又是否恰當?
有能力買醫療保險,應該是那些已到社會工作的子女,而父親的年紀應該最少也有四、五十歲以上吧!近年港人遲婚,要「捱」至子女「出身」,相信也要50歲以上,那麼在50歲以上才買醫療保險,又是否恰當?
醫療保險不同人壽保險,前者通常是每年續期,如果沒有規條指明保單可以無條件續期,保險公司有權隨時拒絕保單續期。
保費隨年齡遞增
如果不計看門診的醫療保險,相信以住院保障的醫療保險比較普遍,但這類保險的每年保費是隨着投保者的年齡遞增,因此年紀愈大,保費便愈貴。
如果父親過往沒有購買住院的醫療保險,在年紀過50歲之後才買,便要很小心填寫過往的醫療紀錄。如果漏了填寫一些舊疾,又或者刻意不報一些隱疾,到頭來保險公司有權拒絕賠償。
人的年紀愈大,病痛隨之增多,年紀大才購買住院保險,不受保的範圍便會愈大,加上保費愈來愈貴,而保險公司在作出賠償之後又有權拒絕繼續受保,因此是否抵買,就見仁見智了。
個人醫療保險不是買棵菜那麼簡單,筆者就絕對不認為隨便買一份醫療保險給父親是穩妥做法,而且這份禮物還要年年付錢呢!
較佳的做法,是先考慮個人需要、保障範圍,以及成本效益的問題,最好詢問保險或理財顧問,先了解產品特性,才作決定。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