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君產業信託基金(2778)在上月底以每股5.1元招股上市,惟甫上市便即跌破招股價,跟着股價拾級而下,「暫時」最低曾跌至3.725元,至今累積跌幅已達2成多!
冠君上市隨即插水,可謂首隻打破近數月認購新股「必賺」的神話,相信此事會令不少投資者在認購新股時更冷靜及審慎,無理由成日做羊牯,同時亦會為近期熾熱的新股市場降溫。筆者認為這實屬好事,因為大家可趁機買些平貨(新股)。早前當市場對新股極之瘋狂時,基本上新股不容易抽到,即使抽到,也像「施捨」般給你一兩手,不知要來做甚麼。欲在上市後吸納,但股價卻已較招股價飆升了3、4成,賺得唔多而風險卻不少,與雞肋無異!故此,正好趁近期新股熱降溫,慢慢找些優質新股。
筆者一向對那些上市未夠半年,但快將屆半年的新股較有興趣,即上市僅4、5個月的新股(尤其是低於招股價的新股)。由於不少新股上市前,也會引入一些策略性股東,以壯聲勢,這些策略性股東往往會有大約半年的禁售期(註:有些禁售期可能長達一兩年不等),因此在禁售期內,這些策略性股東理論上不可透過「正途」將股份減持(至於有沒有不「正途」,就唔知道啦),故此,禁售期間,即使股價飆升,對他們來講也只是「紙上富貴」,沒有「真錢」落袋。可是在禁售期屆滿,他們便鬆綁,可以隨時沽售。
潛水太深神仙難救
從陰謀論角度來猜測(事先聲明,只是猜測),做得策略性股東,當然有番咁上下,斷不會是一般散戶,他們欲在禁售期後沽貨,當然是希望可以獲利回吐,最少都唔希望輸錢。既然如此,禁售期過後,其股價若遠高於招股價,當然問題不大,但假若其時股價仍低於招股價,他們便可能(僅是可能性推測)會想想辦法,令股價上升,至少都不要「潛水」,最好「浮」上水面一些,可以獲利回吐。惟大家宜注意,若其時股價較招股價低很多,則「神仙都難救」,即便大戶也不容易將它推返水面之上,只可將股價推高一些,減低虧本的幅度,因此,大家切勿單以招股價來作這些潛水新股的上升目標。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若以新股上市後首12個月的每個月平均表現來看,新股在上市第6個月,其股價的「平均」升幅一般遠超其他11個月份。反映新股在6個月份的表現相對較佳。故投資者不妨略加留意那些上市尚不足6個月的新股,尤其是仍在潛水的,當然「潛得太深」的便要小心啦!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