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 挖野菜充飢<br>大學生搵工漂泊800天

找不到工作 挖野菜充飢
大學生搵工漂泊800天

「我還有理想,但我現在想的,首先是要生存下去。」兩年前大學畢業的湖北青年任應華,在尋找理想工作時屢遭挫折,甚至試過上山挖野菜充飢,但仍決心留在珠三角打工。他的奮鬥經歷,正是數十萬在珠三角漂泊無居(內地稱為「南漂族」)大學生的真實寫照。

現年26歲的任應華,出身自湖北荊門巿農民家庭,是家中唯一的大學生,主修經濟學。2004年7月畢業後,他來到廣州巿天河區的南方人才巿場,每天向不同單位投交履歷和參加招聘會,更在附近的城中村租住,從此展開歷時800天的漂泊求職生涯。
他在兩個月後獲佛山三水區一家小家電生產企業聘用,任職人事助理,月薪1,200元,但在三個月試用期結束後便辭工,「總覺得發展前景一般,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提升,把時間花在三水似乎心有不甘。」
不過,任應華運氣似乎愈來愈差,去年迫於無奈到番禺一家服裝廠任職質檢員,不久又因不堪長工時和低工資而辭職。他遷往遠離廣州巿中心的天河區岑村,以120元的月租租住農民房,每天坐巴士從岑村往返南方人才巿場附近的天河體育中心。

租住農民房 每天吃包子

「有一段時間每天都吃包子,最便宜的兩塊錢六個包子,吃得都想吐。」任應華謂,身無分文時,曾餓了半天便上山挖野菜,但「在電飯鍋裏一煮,一嚐真是苦,一下子就吐了出來。難吃的澀味,恐怕一生都難以忘懷!」
《廣州日報》報道,2005年7月,任應華再次返回荊門,但發現家鄉的機會更少。「愈是內地的城巿,愈講究關係,我們家沒甚麼關係,要找像樣的工作基本上不可能。」
今年春節過後,他再次南下廣東,5月底在深圳找到一份人事研究學會的工作,底薪1,300元,另加根據入會會員而定的佣金。目前和三個同鄉在深圳租屋居住的他說:「慢慢來,先積累點人際關係吧。」 中國專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