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林看世界:利好因素未變礦業股超賣

美林看世界:利好因素未變礦業股超賣

過去數周的巿況,提醒了投資者巿場有升必有跌的道理。全球股巿在創下兩年高位後急速下滑,礦業股亦難以倖免,同樣於早前急升後受到大舉拋售而下挫。
部份投資者認為,礦業股年初至今已累積了可觀升幅,正宜沽貨獲利。然而,礦業股最近的跌幅又看似過大,不但令投資者關注有關股份於2006年餘下時間的走勢,亦促使業界採取相應的行動,希望令投資者重拾信心。
各類金屬價格在今年相繼創下的高位,相信連最樂觀的投資者也始料不及。升幅大的原因很簡單──市場供應非常緊張,存貨低觸發價格暴升,引發即時交收的現金溢價繼續保持高企,而業界亦因此而將新的生產項目延遲動工,再加上因政治所牽涉的罷工行動等,令現有的產能持續受到干擾,使產能增長進一步延遲。

中國需求未放緩

商品市場一直視中國的需求減慢為最大的隱憂,但其論據於現時的形勢下卻理應有所保留。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剛於5月底發布的數字,2006年第1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經修正後由10.2%提高至10.3%,折實為43390億元人民幣,增長速度提高0.1個百分點。在數據公布後,滙控及摩根大通分別調高中國對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報告更指中國在各類商品的消耗量保持高企,當中全國消費原油、原煤、鐵礦石、鋼材、氧化鋁、水泥的用量,分別佔世界消費總量的7.4%、31%、30%、27%、25%和40%,可見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金屬以至商品市場的影響力。而截至目前為止,市場對中國的增長仍見樂觀,對整個商品行業亦可望帶來非常正面的支持。
在過去數年,金屬的平均價顯然遠高於分析員於每年年初所作的預測。從上表所顯示的數字可以看到,由2004年起至今,4大主要金屬的現價與分析員所作出的預測價,往往有着一定的折讓,而市場亦相信2006年的數據勢必重複過往的現象。換言之,礦業股今年的升幅,預期將再次顯著高於大部份分析員的預期。

估值往往太保守

除現價走勢外,大部份礦業公司今年的市盈率均非常低。以多元化的大型礦業公司為例,PE大多為10倍或以下,純金屬生產商的市盈率則為5至9倍。該些公司的現金流比率亦遠低於正常水平,若依照其負債水平來看,礦業股的估值看來非常保守。有見及此,礦業公司的管理層最近積極管理其資金,除將派息額顯著提高外,亦趁股價偏軟時回購股份,每宗回購個案涉及的金額平均約20億美元。
隨着消耗量上升,現時礦業界提高產能所面對的問題,將令需求進一步增加。於2006年,此種情況將更見明顯──新項目延遲動工、產能未達最高水平,加上近年來全球若干地區的經濟增長十分強勁,金屬價格水平自然高於預期,有望刺激價格進一步上升。因此,金屬價格近期下跌相信只屬正常調整,而一旦金屬價格回升,礦業股亦可望見底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