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茶」 - 李碧華

「炒茶」 - 李碧華

寫過一位指頭磨損失去指模的紋身師傅。後來有機會看一工序,有點懷疑這過程是否也令人失去指模?
或許現今已用機械,不過好些茶廠仍仗人手。龍井茶葉先採集、揀剔、攤涼……之後便青鍋炒製。「炒」是徒手操作,那個大鍋燒紅後降溫至70℃-80℃ ,工人們雙手將葉子捧握,沿鍋壁順一個方向揉轉翻動,使茶葉在手掌和鍋壁間進行「公轉」、「自轉」,邊揉邊翻邊從手邊散落,反覆旋轉,一輕一重,大把茶葉變成小把,七成乾。已「炒」了十二至十五分鐘。

篩分、簸片……完整的、大的、重的給留下來,細碎殘垢洒落一地。最後再經煇鍋炒製—「煇」,即「輝」,不知是否令茶葉更乾更有光澤?
工人們一天到晚徒手在熱鍋上勞動,指頭沒一刻休息,指模日久天長也在磨損中。
別人告訴我他是幹「炒茶」的,最初不明白,看過才知是無火、無油、無鍋鏟這「三無」。
世上有好多非一般職業,不知讀者中是否有奇特經驗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