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世界盃頭一圈賽事,三十二支隊伍全部生猛亮相,平時睇慣歐洲波的觀眾,對非洲球隊烏蛇蛇,四年一度,機會難逢,認識足球新紮阿哥,凡自命有國際視野的球迷,和有信心將香港打造成國際都會的高官,沒理由錯過這個偷師刮料的廉價「平台」,往返德國的機票慳返,捱吓眼瞓濕濕碎。
不過講波佬(今年加插講波婆)唔係咁睇,慣性一面倒捧強隊,初哥隊伍,變成他們插科打諢嘲諷的對象,非常刻薄。非洲球隊確是冷腳,隊中鮮有熟口熟面人物,評論員懶得就懶,功課唔做,資料唔齊,與其聽他們為強隊贈興打氣,當弱隊無到,不如將volume扭到只剩球證吹雞的嘴形,球員豐富的身體語言令近乎默片的直播更精采,半夜十二點半的客廳也安寧得多。
問香港人鍾意(買)哪一隊,英格蘭跟巴西叮噹馬頭,再數落去,離不開歷史八強:阿根庭、德、法、荷、西班牙和意軍。亞洲隊伍中,今屆日、韓依然入局,澳洲和伊朗算是半隻球靴屬於亞洲,寄望他們臨場表現令人耳目一新。四年一戰,踢世界盃不是求四強?等於迫那些從天水圍搬去喇沙小學隔籬的家長,撒謊說求學不是為了入名校一樣。亞洲四小強自己知自己事,捧盃的機會是零。南韓昨晚對多哥,本來諗住鋤強扶弱的我,見《壹》仔特刊形容多哥是西非毒品天堂,即刻轉軚,做番個有情有義亞洲人,大哼大韓民國國歌(上屆聽得多,所以識夾嘴形),差點着埋紅衫撐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