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股壇:中航興業只能博「收大息」

點股壇:中航興業只能博「收大息」

國泰(293)併港龍協議,表面上是國泰及國航(753)為主角,但協議重點是國泰收購港龍,而中航興業(1110)是港龍最大股東,因而中航應是協議的主角,也是股價最大受惠者。
中航持有港龍43.29%,國泰將以新股2.885億股及現金4.328億元收購,相當於總代價43.289億元。出售後,中航將獲利29.6億元,連同國泰已承諾派特別中期息每股32仙,中航將有現金收入5.252億元。
國航持有中航69%,對中航出售港龍當然同意,但因是重大交易,國航與國泰亦有關連,因而出售港龍需由中航獨立股東批准。OnLing佔中航股權9.75%,是最大獨立股東,已有條件承諾投票贊成出售港龍,條件包括國航以每股不少於2.8元現金私有化中航,並獲獨立財務顧問認為條款公平合理。
國航正考慮該項建議,並為進行私有化要約爭取中國監管當局批准及籌集資金,由於有關因素不受國航控制,因而對私有化未能確定,未對私有化要約作出公布,亦向中航股東指出,不應假定將有私有化要約提出。

急升後吸引力減

另一方面,香港證監會執董認為,若國航提出私有化,須以現金作為代價,按每股2.8元計。消息指出,國航早前知道出售港龍股權需要獨立股東批准,因而第一時間接觸OnLing,以期協議得以實現,而表示正考慮私有化,相信國航亦有此意,估計安排資金應無大問題,中國監管當局也不會阻撓,相信國航這個重組計劃,早已獲得有關方面同意。
中航若售港龍股權,代價相當於PE33.3倍。中航認為,代價不只反映港龍應有價值,並已反映國泰收購後的協同效應,於出售港龍後,中航每股資產值約1.84元,而私有化要求出價較之高出52.2%,可以視作中航持有其他資產(包括澳門航空等)的溢價。
由於私有化要約仍未正式公布,因此中航只升至2.6元,儘管如此,也反映市場對此期望甚殷,但基於私有化價的限制,短期股價已無吸引,還要考慮萬一未能提出私有化的風險。但若認為風險有限,則作為類似收息用途,息率仍在20%以上,大量基金限價吸納,相信目標也是「收大息」。
(國泰併港龍系列五之三)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