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霍金的見證:讓生命發光發熱 - 盧峯

蘋論:霍金的見證:讓生命發光發熱 - 盧峯

有不少人把霍金跟愛因斯坦相提並論,有的人甚至把霍金稱為當代的愛因斯坦。其實兩人除了在理論物理學上同樣有卓越成就外,在其他方面相似的地方不多。
愛因斯坦自一九二二年取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雖然沒有停止科學上的探索,但他也花了大量精力參與不同的社會事務,並且積極就重大的政治、經濟、國際議題接受訪問及發表意見。一九三四年當全世界陷於經濟大蕭條的時候,愛因斯坦曾先後多次發表文章提出他的經濟見解,包括要求各國政府立法限制工時及提高最低工資,以促使經濟復甦;當知悉德國納粹政權密鑼緊鼓研製原子彈後,愛因斯坦又寫信予美國總統羅斯福,呼籲美國政府要抓緊時間盡快研製原子彈;而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愛因斯坦不遺餘力的推動和平主義,利用他個人的聲望及地位鼓勵各國政府組成有實權的超級國際組織(Supranationalorganisation),以徹底解決國家之間的軍備競賽。
霍金不像愛因斯坦那樣「百足咁多爪」,除了曾參加過反戰活動外,他的主要心思都放在科學研究上,對其他問題包括經濟、政治、國際衝突等他都甚少公開發表意見。然而,霍金不公開對其他問題發表意見並不表示他沒有想過這些問題,更不表示他沒有自己的看法;昨天霍金在回答香港記者的提問時就讓人看到他思想的其他面向,特別是在回應全身癱瘓的斌仔曾一度要求安樂死的問題時,霍金的說話實在讓人印象難忘。

霍金是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可他在回答問題時絲毫沒有擺出一副教訓人或唯我獨尊的態度;相反他在回答有關斌仔曾一度想尋死的問題時首先說斌仔有權利作這樣的選擇,然後才以個人的看法、個人的經驗來說明這樣的選擇是個錯誤。這樣的回答反映霍金非常尊重個人的選擇權、非常尊重個人的選擇自由,即使個人處於極困難或全身癱瘓的處境,霍金依然堅持個人的選擇權是優先的並應受到尊重。事實上對斌仔這樣身體有嚴重疾患的人來說,他們根本連行使選擇權的機會及能力也沒有,他們只能倚靠其他人來落實自己的選擇,若果其他人不肯尊重他們的選擇權,他們的處境將會非常難過。霍金肯定比一般人更了解身患重病、行動不便的人的苦況,這大概就是霍金認為應首先尊重個人選擇權的原因。
不過,同意個人有選擇權不等於同意尋求安樂死這個選擇,霍金昨天的一番話說得很清楚,有生命就有希望,只要肯努力就能幹出一番事業;更何況他不僅是說說而已,他過去幾十年都在身體力行貫徹這樣的原則,令自己不斷發光發熱、令自己不致被病魔困在輪椅內,理論物理學之所以能不斷有新突破,正是歸功於霍金這樣的態度及精神。對於其他身患惡疾的人以至一般人來說,大概沒有誰比霍金說起這番話來更有說服力的了。
當然,霍金能在病後繼續發光發熱不僅靠個人的毅力及家人的支持,其他人的幫助、大學的支援、研究基金的支持都是不可少的。試想想要不是有各種各樣的支持,霍金連日常基本生活也會遇到極大的困難,更不要說繼續埋首探索宇宙的奧秘了。霍金的訪問、霍金的勉勵無疑對身患重疾的人有鼓勵作用,但同樣重要的是政府及社會要向這些身罹惡疾的人提供支援、提供幫助,讓他們也能像霍金那樣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幹一番事業;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有生命就有希望」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