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世界盃在德國,坦白說,賽前從沒想過天氣會左右大局,曾想過,也只限於天雨,因為74年世界盃西德對波蘭,曾因大雨而差點不能進行。估不到今次世界盃頭場大多受炎熱天氣影響。
這再令我想起03年前後,法國熱死人及葡萄牙山火的反常天氣現象,因為根據科學報告,這並非偶然,而是全球天氣因污染及燃燒石化原料釋放懸浮粒子及污染物所引致的現象,再不改善,受影響不單是體育運動,而是地球是否適合人類居住。
軒迪克功力勝薛高
周一晚首場比賽澳洲對日本,前者明顯在體格方面佔優,維度卡的策應是澳洲在上半場最具威脅的攻擊點,而比斯安奴及基維爾控制中場。日本甫開賽即發現中田英壽無法跟上比賽節奏,惟中村俊輔及一對前鋒表現水準。
日本領先1:0的入球具爭議性,但判決是否犯規非常困難,即使連與我一起做直播的陳譚新也認為,此球的出現確實難為了球證,惟筆者想說反是澳洲防守問題,因為在那中村傳中時,澳洲兩名中堅只望着皮球,但沒有適當的「頂住」日本前鋒的進侵及入楔。另外,門將舒華沙出迎亦沒給予兩中堅一個明確訊號,這才是這入球要正視的事情。
直播半場時我們都認同這場比賽勝負未分,最關鍵是在熱天氣影響下教練怎樣應變,結果今次比賽是軒迪克擊敗薛高。下半場演變就如伊朗敗於墨西哥般,日本還領先時中場中路的屏障開始消失,與此同時真的像英超中游隊伍的澳洲正不斷換入攻擊球員搏殺,此消彼長造就了澳洲的反勝。伊朗也是下半場中前場轉數下跌沒作應變而被墨西哥蠶食。日本在球員質素上,並不下於澳洲,但薛高並不能發揮手上球員的優點,但球員的努力還是值得欣賞。
捷克在次場實力明顯比美國高,而美國表現確比想像中差,但無論如何,國際足協應檢討世界排名的制度,因為捷克、墨西哥及美國都不應排在現時的高位。
捷克後防並未受壓
捷克與美國的比賽正如預期般快速交易往來,但大家會很易明白捷克進攻的質素明顯在美國之上,大勝是非常合理的戰果,可惜真高拿在往後賽事可能缺陣,對球隊影響甚大。由於教練與球員合作多時,故捷克整體運作非常純熟,不過其後防並未受考驗,表面上烏化奴斯任中堅並不太具說服力;至於美國明顯是此組的弱者,後備入替的前鋒艾迪莊遜,在往後賽事或可帶來一點生氣。
尾場的意大利勝加納亦是開賽以來較高水準的賽事。加納是非洲球隊中,中後場較穩一隊,但門將京士頓(波衫背後是錯印Kingson)並不能為守衞帶來信心。此外,前鋒把握能力與大部份非洲隊一樣是遜於歐洲隊。
意大利有冠軍相
意大利是我在《蘋果》世盃特刊的冠軍之選,賽前存疑問,但看過首仗後決定堅持,「意大利不一定贏你,但你要贏他們非常困難。」意軍兩閘效率很高,而很多人認為意隊攻擊重心必在托迪,但其實亦如之前所說,是最前點的東尼身上。意軍首名出線較有利,往後分組賽鬥志不用懷疑。
Day4Reportby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