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參與遊行或公眾集會的人數從來是件困難的事。二○○三年七月一日,雖然大家都隱約感到社會怨氣沸騰、雖然大家都隱約感到整個社會像「動」起來似的,但誰也想不到居然有超過五十萬香港市民冒着酷暑走上街頭參與遊行,把銅鑼灣的街道擠得水洩不通、把前特首董建華及北京中央政府嚇的目瞪口呆。今年的七一大遊行大概不會重演○三年的盛況、大概不會再出現五十萬人迫爆維園的情況,籌辦大遊行的民間人權陣線估計將有五萬人參與遊行。但是不管參與今年遊行的人數是五十萬還是五萬,都不會削弱七一大遊行的意義、都不意味市民對民主的訴求減弱。
○三年第一次七一大遊行有超過五十萬名市民參加並不是因為某個主辦單位特別有號召力、並不是因為政黨發動群眾,並不是因為政治明星的呼籲;參與○三年七一大遊行的五十萬人絕大部份都是自發自動參與的、都是自己組織動員的;而大量市民願意站出來是因為他們不能再容忍無能無代表性的政府把惡法、把劣政強加在他們身上、是因為市民不甘心再做沉默待宰的羔羊、是因為市民要真正當家作主。事實上七一大遊行當日市民提出的訴求雖然多種多樣,包括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反對官商勾結、要求失職官員下台、要求追究政策失誤的責任、要求盡快落實雙普選等,但貫串這些訴求的基本態度、基礎因素就是市民醒覺到不能再被動的接受惡法、惡政、惡吏,就是市民意識到要取回主動權、要取回當家作主的權利。正是因為市民表現了這樣的覺醒才令香港的政治風貌有明顯改變、才令特區政府自此以後不敢再硬推不受歡迎的政策、才讓民間的聲音真正能左右政府的政策、才讓不得人心的官員及特首躬身下台。試想想若果沒有七一大遊行的震盪,董建華會下台嗎?明益大地產商的西九計劃會推倒重來嗎?維港填海工程會大幅減少嗎?
顯而易見,○三年七一大遊行象徵着市民力量的冒起、標誌着市民當家作主意識的覺醒;往後每年的七一大遊行則是在延續這樣的力量、是在深化這樣的覺醒、是在提醒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不要再當市民「冇到」。我們認為,像這樣的群眾自發行動、像這樣的大遊行不僅在○三年深具意義,即使到今年、即使到明年或以後依然是有需要、有意義的。
至於把遊行人數減少視為市民放棄對民主的追求更只能是自欺欺人的想法。只要是不帶偏見的人都可以看到,香港市民大部份都是希望盡快落實雙普選、盡快落實全面民主的;過去多年由政府、學術界、民間機構所作的民意調查已清楚反映這個事實、反映這樣的訴求;即使在北京中央政府強行凍結香港的政制發展,否定○七、○八年雙普選,拒絕制訂普選時間表後,市民對民主的渴求依然沒有改變,市民對全面普選的盼望依然沒有改變。要是特首及特區政府錯估形勢,以為遊行人數下降等同市民的民主訴求減弱,並因此而放慢政改步伐,那只會令特首及特區政府跟市民再次對立,那只會令特首及特區政府與民心民意相違背,甚至激發像○三年七一那樣的大規模群眾運動。特首及特區政府受得了這樣的震盪和衝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