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接貨風險規避有法

衍生創富:接貨風險規避有法

在投資的世界裏,策略運用得宜的話,往往能產生降風險增回報的效果。這個道理放諸股票掛鈎投資(ELI)同樣合用。近期大市急挫千點後,走勢仍未明朗,有意透過ELI收高息及以折讓價接貨者,大可考慮從不同到期日和不同接貨價策略入手,以降低接貨風險。
以ELI分散投資,要訣是以不同到期日或不同接貨價入市。就以建設銀行(939)的45天期ELI為例,把同一筆資金分散投資於接貨折讓94%、96%及98%之ELI,可令接貨折讓水平得以分散,獲取7.53厘、11.18厘及16.47厘之年息。倘若到期時正股收市價在98%接貨水平之上,則投資者可全身而退,收取現金本息;反之,若建行到期時的收市價處接貨折讓94%至98%之間,投資者須以部份資金接貨,另一部份則仍可取回現金本利,降低一筆過投資的風險。

從「到期日」「接貨價」埋手

最壞情況為建行急挫,3筆投資到期時要全部接貨,但這策略亦降低了入貨的平均成本。以建行股價約3.4元計,其ELI的接貨價分別為3.196元、3.264元及3.332元,平均成本後可降至3.264元。以30萬元投資額計,3筆ELI合共獲得4270元利息,平均年息率約11.68厘。因此,這策略能幫助投資者有機會達致降低成本及提升年息回報之目標。
至於不同到期日但接貨折讓相同的策略,則有助增加資金調動的靈活性,並減低同一期間接貨的機會。同一筆投資可分布於3隻折讓價均為96%的ELI,但投資期則分別為31日、45日及93日。以建行為例,上述條款的ELI年息分別為6.63厘、11.18厘及11.26厘。從年息中可見,31日期的ELI年息較遜色,因為長期ELI年息一般較短期為高。然而,這個方式可使資金得以靈活分配,令整筆資金的被鎖期得以分散,短期的ELI到期後,更可因應當時市況再作部署,長期則續享高息,而接貨風險亦可望隨着到期日不同而分散。
衍生工具部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