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褲穿5日洗1次救地球

牛仔褲穿5日洗1次救地球

想環保,要從生活細節入手,小如一條牛仔褲,從生產到穿洗,對環境生態都有影響。法國環保署忠告,要拯救地球,一條牛仔褲應該每周最多穿兩日,而每穿五次才洗1次,由它自然吹乾,熨直就更加不要想。這是法國環保署委託BioIntelligenceService公司所做報告的結論,研究一條牛仔褲從生產到穿着洗熨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研究作出這樣的假設:一條普通牛仔褲用了600克牛仔布製造,又用了38克滌綸(polyester),另加6粒鉚釘和1粒鈕釦,每星期穿一次,每穿三次就用耗能量高、水溫40℃的洗衣機洗,後用乾衣機烘乾,穿前還先熨直,如此穿了四年。

乾洗是「環境災難」

報告指出,這樣機洗、乾衣加熨褲所消耗的能量,相當於開4,000個60瓦特燈泡1小時。因此,為了地球,最好少洗牛仔褲、洗了都要自然乾和不用熨斗熨直,報告更嚴詞指乾洗是「環境災難」。
牛仔褲的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環保人士一直有關注,像石磨藍牛仔褲原本是用火山浮石磨出來,污水中會有大量浮石灰塵,1990年代起多數廠商改用酶素的生化作用製造石磨藍效果,減少了污染。此外,牛仔褲廠的耗水量很大,相當於2.5萬至7.5萬名居民的耗水,是否有污水處理循環再用,對環境影響很大。
報告指出,法國人買牛仔褲,製造牛仔褲所用棉花生產國都要留意,生產國最好是離歐洲不遠和有嚴格反污染法例的國家,這樣對就能減少環境破壞;要將對地球影響減至最低,大可索性將牛仔褲送給人,以後不穿牛仔褲,或者剪成短褲。
報告的作者伯格林(NadiaBoeglin)說:「我們集中研究牛仔褲,但我們所有日常品都是問題。只要留意一切簡單細節,我們就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法國對消耗能源問題這樣「斤斤計較」,是因為它是《京都議定書》締約國,承諾將溫暖氣體排放量限制在1990年水平,但起碼到前年仍未達標。
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