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在九龍城侯王道上的「張貴記」,一家數口經營,老父無心做,就將它解散了,主掌此店的大家姐,數月前在街市內開了一個小檔口,繼續賣花賣菜,取名為「明園」。
一般菜攤,連名字招牌也沒有,「明園」的有一個Logo,畫着一個蹲着種花的農夫,背景一個太陽,代表日出而作。街市左邊那個門口旁邊也擺了些小植物,指示客人到6279-281檔購買,非常專業。
什麼人設計的呢?原來是大家姐的女兒。她在中文大學音樂系畢業,每天早上來這裏,哼着粵曲小調,見到她都是開開心心的。
「大學生,不怕人家笑你賣菜?」我從她小看到大,放肆一點也不要緊。
「幫媽媽做事,光明正大。」她笑着說。有時,也看到一兩個年輕小伙子當她的助理,那是學校同學和對音樂有共同愛好的人。
各種新鮮的蔬菜上,插着一塊小牌子,用中、英、菲律賓三種文字標明菜名,像龍鬚菜叫TalbosNgSayote,而辣椒葉則是TalbosNgSiu。從文字推測,Talbos這個字應該是苗或小葉的意思。Ng則當然是英文的of了。Sayote是豆,Siu是辣椒。
「哪裏學來的?」我問。
「她們來買菜時問的。」她回答。
通菜寫着的是KangKong,這是馬來話,我也懂。馬來語和印尼語相同,印尼家政助理看得也親切,而菲律賓人也叫通菜為KangKong。
「明園」在沙田小瀝源花心坑大種花木,做批發生意,又替住家花園和學校做園藝工程,大家姐每天到九龍城街市,最重要的是打發時間,她幾個妹妹也在這裏開其他檔口,家人可以相聚,飲飲茶。
這一輩的人,兒女都知父母之辛勤,有個好榜樣,腳踏實地做人。攤檔一忙,需要人手,都來了。辦完了事,輕輕鬆鬆,玩電動遊戲機,唱喜歡的流行曲,看見了打從心中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