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世盃,法國隊擁有7名歸化球員,10名少數族裔移民後代,是名副其實的「外籍軍團」。其實,外籍軍團在法國國家歷史上亦早有所聞,而法國能奪得98世盃冠軍也以「外籍軍團」的功勞最大。文:法比奧
法國從17世紀起在非洲和太平洋地區建立殖民地,來自這些地區的移民其後為法國作出很大貢獻,比如成立於1831年的法國外籍軍團《LegionEtrangere》,就招募大批外來移民成軍。法國體育界也有不少「外籍軍團」,包括1992、1996奧運會女子400米跑金牌得主佩麗(MarieJosePerec),她生於太平洋島國法屬瓜德羅普島;法國男子網球手諾亞(YannickNoah)的父親來自非洲的喀麥隆。
方亭生於非洲摩洛哥
至於足球壇,法國歷史上最偉大射手、58年世盃射入13球,創下單屆決賽周入球紀錄的方亭(JustFontaine),原來生於非洲摩洛哥的馬拉喀什(Marrakech),他的鋒線拍檔哥柏(RaymondKopa),原姓氏為哥柏斯基,生於法國,但雙親均為波蘭人。78年世盃法國隊隊長車素(MariusTresor)生於法屬瓜德羅普島,82、86年世盃法國黃金中場線的泰簡拿(JeanTigana)也是馬里人,其後移民法國取得法國籍。
佔半支98冠軍隊
法國人給人的印象是懶散,「外籍兵團」卻是另一回事。法國隊98年奪得世盃冠軍,阿爾及利亞裔的施丹一時成為國家英雄,該屆22人大軍當中純正法國人佔11人,其餘均為「外籍軍團」,另有5名生於外國的歸化球員,包括杜林、施丹、韋拉、林馬(法屬圭亞拿)及迪西里(加納)。
至於本屆世界盃23人名單中,歸化球員人數比98年世盃還要多出2人(見附表);加上一些生於法國的少數族裔後代,如雙親來自太平洋瓜德羅普島和馬提尼克島的亨利、父親為阿根廷人的查斯古特等,入選的純正法國人只有門將蘭特奴、巴夫斯、哥柏,後衞基維、沙洛及前鋒列貝利等合共6人,而能夠成為主力的白人球員則只有門將巴夫斯及後衞沙洛。
施丹貢獻未獲認同
不過,「外籍軍團」很難贏得法國人的認同,施丹貢獻再大也不例外。法國傳媒在5月公布一項由2001年至05年進行的調查統計顯示,儘管施丹獲得柏天尼也未能染指的世盃,但後者才是法國人心中最偉大的球員。記得2000年歐國盃期間,柏天尼曾這樣評價施丹:「施丹用波做到的動作,馬勒當拿用橙都做得到。」或許,他們的膚色、國籍使他們所作的貢獻貶值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