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學者評全球110城市<br>香港競爭力全球第19

八國學者評全球110城市
香港競爭力全球第19

中美及歐亞八個國家學者首次聯合對全球110個城市的競爭力進行研究後,昨日公布研究結果:紐約、都柏林以及倫敦三個城市位居前三名,香港排名第19,與排在第11位的東京,為前20名城市中僅有的兩個亞洲城市。 中國組

由美、中、英、加、韓等八國學者聯手完成的首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5-2006)》,以75項指標,對全球110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人才、企業及生活、商務、社會和創新環境等進行評估。在綜合競爭力位列前20名的城市中,歐洲佔半數、美國佔八個、亞洲佔兩個。新加坡僅排名第46,而上海、北京則分列第69及70位。

商務環境落後新加坡

在全球城市六大分項競爭力排名,香港分別在企業本體及商務環境兩項競爭力中,分別排第9及第5,均落後於一直視香港為競爭對手的新加坡;東京、紐約、倫敦及悉尼四個城市則分別奪得此兩項的首三名。

人才最重要其次創新

而在全球產業競爭力排名中,香港在分配服務業及消費服務業兩項排行中,分別排第12及第5位,落後於馬德里、法蘭克福及巴黎等城市。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博士倪鵬飛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歐美城市體現很強的綜合競爭力和明顯的競爭優勢,而香港與東京在多項指標中甚至超越歐美主要城市,而這兩個城市所代表的亞洲城市正不斷挑戰歐美城市的領導位置。
倪鵬飛指研究發現,影響城市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力本體資源及創新環境競爭力,「在2005年的會議上我們非常一致:最重要的競爭力是人才。」而其次是創新和技術,以及生活環境。不過在這三項影響一個城市競爭力最為關鍵的因素中,香港全被摒除於前20名之列,被聖何塞、波士頓、巴黎以及東京、紐約、倫敦和洛杉磯、華盛頓等城市奪得首三位。

吸引人才加強凝聚力

倪鵬飛表示,要加強這幾方面的努力,不但要擴大教育和人力資源的投入來建立學習型城市、提高市民素質,更要創造安全健康舒適的高質量生活環境,吸引外來人才以加強社會凝聚力。同時亦要促進生產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建立知識型產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