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及本地股市急挫,忽然間令所有焦點集中在對沖基金身上。無可否認,近期港股急跌,與對沖基金有着密切關係,正因為當年本地金融體系曾受對沖基金衝擊,證監管理層表示高度關注對沖基金在本地的發展情況,這亦不無道理。對沖基金是否洪水猛獸,不可以單從港股下跌近1800點而評論其功過,要分析對沖基金的存在價值,需從對市場的影響及產品兩方面入手。
目前大市的總成交量,對沖基金佔3成,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跟傳統基金不同,對沖基金除了可以透過槓桿買賣外,亦可以沽空,所追求的是絕對回報,它們的投資方式便需要快、狠、準,基本上不會對任何投資工具有所眷戀。事實上,目前在港搵食的對沖基金,未必真如我們所理解的會作對沖投資,只會順勢炒作,見好造好,見淡造淡,但絕對不是無敵。
第一季時,有行家透露,一些對沖基金看淡油股及中移動(941),結果被挾,更要在高位補倉。因此,此仗港股急跌,對沖基金是否全面獲勝,目前真的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既然對沖基金的本質是順勢爭取絕對回報,而港股又是資金自由進出的市場,要阻止它們影響港股表現根本非常困難。從另一角度而言,當日港股由15000點急升至17300,對沖基金亦是功不可沒。
雖有負面亦有正面
我並不是支持對沖基金的炒賣活動,只是目前本地股市根本不是炒基本因素而是炒熱錢的流向,對沖基金一定會搵食,客觀條件如此,小投資者入場就要食得鹹魚抵得渴,經得起股市波動。
從產品角度而言,投資工具多元化已是大勢所趨,而對沖基金過去15年的總資產值有逾25倍以上的增長,如果它們真的是投資市場的害群之馬,市場也不容許其壯大。目前全球有超過10大類型的對沖基金,對個別地區或會構成衝擊的索羅斯、羅拔遜等著名宏觀對沖基金,資產價值亦只佔全部對沖基金不到5%,其餘的都是透過對沖、套戥等策略去套利,對個別地區經濟或股市不會衝擊。
對沖基金產品與傳統的債券及股市相關系數沒有太大直接關係,它們的存在,有時候可平衡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最典型的例子,近年投資回報相當出色的哈佛大學所管理的基金,均有藉着投資對沖基金及商品,取得不俗的回報。既然對沖基金已存在,且又可分散投資風險,為何只看其負面消息而忽略其存在價值呢?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