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醫療技術首度曝光

頂尖醫療技術首度曝光

【本報訊】科技日新月異,醫療電子化已是大勢所趨。有本港專科醫生指出,近年有不少電子化醫療儀器相繼面世,令醫生可在醫院外全天候監察住院病人病況,出院病人也可安坐家中接受跟進服務,繁複的覆診程序也將得以簡化。 記者:趙燕婷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說,市面上已有不少類似的醫療儀器,為醫護人員和病人提供了不少方便及加強療效。他認為將醫療程序電子化是適當的發展方向,特別適用於由少數專科醫生照顧龐大病人數目的醫療系統,而對心臟科等急症科的醫生更是「喜訊」。
不過,黃品立質疑本港或只有私家醫院才能負擔購買這些系統,但每間私家醫院只有少量專科醫生,所以在港未必可行。
生產醫療儀器的西門子發言人稱,開發該類醫療儀器在技術層面其實並無太大困難,該公司也早已推出類似的儀器,是否可行主要視乎醫院是否容許醫生在院外存取病人資料。
為配合不斷進步的醫療科技,另一生產商飛利浦日前在新加坡成立亞太區首間醫學中心,培訓人才使用及維修嶄新醫療儀器。

「病榻良伴」病人監護科技即時取病人數據

簡介:這台置在病床邊的電視,集上網、播放節目或影片等功能於一身,肯定可為住院病人帶來不少娛樂。醫護人員又可憑個人醫護身份證,在電視上讀取病人的即時病況資料,包括血壓和體溫統計等。院外醫生更可以電子儀器MobilePhysician,隨時透過這台電視與病人進行電話會面,為病人帶來更完善的醫療服務。
銷售情況:將於下月在美國及歐洲推出,但暫未有計劃在港推售。

MobilePhysician方便醫生見病人

簡介:醫生只需隨身攜帶這部大小有如電子辭典般的儀器,即可隨時隨地存取病人的電子醫療紀錄,包括連日的血壓和體溫統計,甚至各種造影如電子掃描等,提供全天候的醫護服務。一旦發現病人病況有異,醫生更可即時使用該儀器與病人及院內醫護人員作電話會面,加強對病人的保障。較適用於訪院或需經常到外地的醫生。
銷售情況:暫未推出市面,相信在亞洲區內,香港及日本對該儀器的需求較大。

心臟資料管理解決方案隨時睇電腦掃描

簡介:現時醫護人員一般只可透過醫院內的電腦,讀取病人資料及造影如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影像等,但這種科技可將這些資料壓縮成另一種電腦資料格式,令醫生可在院外隨時透過互聯網讀取有關資料,省卻親身返回醫院,令醫療程序進一步簡化。
銷售情況:已於全球各地推售,並正與本港瑪麗醫院洽商中。

遠端病人管理平台病人數據傳醫院

簡介:有關系統可將院外的電視和檢查儀器接駁至醫院的中央資料庫,出院病人只需在家中自行檢查,病況數據即會傳送至醫院。該系統更會自行分析病人的病況轉變,一旦發現病況有異,有關資料即會跳升至優先處理的位置,醫護人員可以根據資料給予病人忠告,並提供度身訂做的跟進醫護服務。
銷售情況:上月在美國推出,現正研究在其他地區包括亞太區推出的可行性。

移動通訊科技助簡化覆診程序

簡介:有關科技可應用於多種儀器,其中包括醫療卡。病人只需將存有醫療記錄等資料的醫療卡插入手提電話,即可透過電話預約覆診;覆診時手提電話又會列出各個程序,免卻錯漏。醫生在醫療卡上記錄藥物處方後,手提電話的響鬧裝置會在病人服藥時間自動響起,確保病人不會忘記服藥或服錯藥,全方位保障病人。
銷售情況:醫療卡已在美國、歐洲、中國及日本等地出售,但將醫療卡與手提電話結合則仍處於測試階段中。

可攜式心臟起搏器病發存活率大增

簡介:該儀器可自動偵察心跳率,若患者因心臟病發以致心跳停頓,即會傳送電擊,讓患者在心臟病病發,救護人員抵達前得到即時救援,增加存活率。美國芝加哥機場年前引入該儀器,機艙症候群患者的存活率即由低於5%急升至45%。該儀器更附設訓練系統,令非醫護人員也可安全使用。
銷售情況:儀器數年前在全球各地推售,本港於03年引入,現時零售價約為2,000港元。
資料來源:飛利浦

MobilePhysician令醫生可隨時隨地存取病人醫療紀錄及與病人進行錄像會議。

醫生可透過新技術隨時讀取病人的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影像。

出院病人可透過平台將病況數據傳送至醫院的電腦資料庫。

新通訊科技令病人可將存有醫療記錄資料的醫療卡插入手機,簡化覆診程序。

「可攜式心臟起搏器」有助增加心臟病發者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