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坐大空運貨站憂前景

國泰坐大空運貨站憂前景

國泰航空(293)吞併港龍,獨霸香港航空市場,更打算在機場另起爐灶,自資興建空運貨站,兩家公司現佔香港空運貨站(Hactl)每年處理量一半,一旦國泰自建空運貨站,必然棄用Hactl,嚴重打擊其生意。危機迫在眉睫,Hactl財務董事簡錦燦終於提出反對,指本港空運貨物的吞吐量增長有放緩趨勢,總處理能力應付有餘,最快到2017年才飽和,毋須趕建新的空運站,建議機場管理局先進行業界諮詢。

收費高低 依循機制

國泰與大股東太古A(019)合共持有Hactl三成股權(見圖),今年初向機管局申請自資興建空運站,主要是不滿Hactl收費過高,較國泰其他航點平均貴1倍,較區內競爭對手更貴兩三倍。空運業人士批評,鄰近的廣州及深圳機場每公斤貨物只收0.3元,Hactl卻貴3倍,達1.3至1.4元。加上本港貨運代理通常替付貨人整理好貨物才送上飛機,中轉貨更只是飛機過飛機,Hactl可提供的增值服務有限,收費水平不合理。
簡錦燦回應說,Hactl需要一定成本來維持現有的高效率服務,暗示物有所值,沒有減價空間;而且,早與機管局就回報訂立可加可減(費)機制,只要貨站使用率增幅,大於成本升幅便可減價,但至今未曾啓動。
他反對國泰自設空運站,理據是香港過去每年的空運貨物吞吐量雖增長8至10%,但隨着內地及澳門機場擴充貨運站,吸引更多航空公司使用,本港以後的貨量增幅或放緩。
Hactl每年可處理350萬噸貨,去年實際處理240萬噸貨,尚有三成增長空間;加上亞洲空運貨站正擴建,年底處理能力將增3倍至150萬噸;連同DHL速遞中心,本港年底的空運處理能力達520萬噸,若實際貨量增幅放緩,到2017年才飽和,則暫毋須建新空運站。國泰卻估計Hactl09年已達飽和。

增長放緩 2017年飽和

市場估計,Hactl突然高調反擊,是國泰本月初透過內部刊物公布興建貨運站的詳情(首期及二期分別於2009及2018年落成,最終年處理能力500萬噸),項目似乎快要上馬;加上正式吞併港龍,勢力大增,一旦自建空運站,定然棄用Hactl。同時失去兩大客戶,Hactl生意必受重創。Hactl其他股東包括怡和、九龍倉(004)、和黃(013)、中信泰富(267)及中航集團,空運業內盛傳,最不滿國泰另起爐灶的是佔大股(25%)的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