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海神號遇險記》,今日重拍,變成了《海神號》,少了一個重要的字眼,叫做「遇險」,也就是Adventure。
「遇險」是一個過程,在遇險中爆迸着恩怨情仇的火花。《海神號遇險記》,遇險兩字,提示着這是一個人的故事,變成了空洞的《海神號》,人的情感淡弱了,船變成了主角,也就是說,劇本的內涵不那麼重要了,數碼特技的影像包裝才是賣點。
在歷險之中,搜索求生的出路,也在找尋另一個自己。在森林裏,在怒海中,在岩洞裏,在孤島上,一場歷險把凡人變成英雄,天空地闊,波凶浪譎,在歷險之中,把心中的上帝釋放出來,與祂一起共同上路。
外國的兒童教育,第一課必定是歷險故事:金銀島、魯濱遜漂流記、仙巴歷險記、小飛俠,然後是維京海盜和七海霸王。歷險是隧道一樣深長的記憶,通向史前的愛琴海上一把珍珠也似的孤島,那古老幻險的神話英雄,帶着一批戰爭的忠勇,他的名字叫做奧德賽。
西方文化的精髓,濃煉成一個字,就是Adventure。因為有了歷險,才發現了蛇髮的女妖和獨眼的怪人,然後是滄海和星辰。歷險既是過程,也是目的,決不固守着一片黃土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為這叫做太平盛世。大海越凶險,心底越寧靜,世道越太平,越要找尋風險,歷險是衝突中的和諧,對抗裏的統一,一個偉大的文明就此誕生,發明了地理學、地質學、天文學、考古學,一切皓首窮經的卷宗,現代科學接通古典文學,都通往荷馬的史詩的第一句:「我乞求繆思女神賜我靈感,述說這個故事,故事的英雄,剛剛攻陷了特洛伊聖城,而後浪遊在六合八荒。他看見許多城堞,學習異國的風情,在七海之中,他蒙受了幾許艱辛,只為了保全生命,以及把他的戰友帶回家園。」
荷馬三千年定下的調子,叫做Adventure,有了歷險,才有Tale,有了故事,方始發現人間有情。因此當《海神號》少了歷險,多了特技;少了人物,多了IT,這是對詩神荷馬的叛逆,如果這是世界未來的路向,人類恐怕會沉船。
AforAdventure,小孩三歲,在認識了Apple之後,教會他這個情定終身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