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地球科學系副教授陳龍生昨日認為在鴨脷洲發生的狂風是「爆流」,他稱爆流屬自然現象,每當雷雨交加,及積雨雲發展成熟時就可能發生,它在短時間內會造成很大的破壞。
大廈風口增強威力
陳龍生稱積雨雲內部有一股冷空氣,高速向下墜,當冷空氣接觸到地面就會出現一個橫向流動,風速會很高,形成所謂爆流,影響的範圍在數十米至一公里內,時間不會長,約維持10多分鐘左右,以鴨脷洲整列樹木被破壞的情況來看,陳龍生估計當時爆流的風力時速高達200公里以上。
爆流會因地勢而影響風力,特別在市區大廈林立,樓宇間形成通道,產生風口效應,會加強爆流的威力和速度,造成破壞,它出現前毫無徵兆可言,若市民突然遇到爆流出現,最好是即時靠近牆壁,或伏在低窪地方自保,減少損傷。
在雷暴情況下,爆流就有機會出現,這種自然現象並非罕見,去年5月9日在雷暴和黃雨警告下,葵涌出現狂風,將大堆叠高的貨櫃吹翻,把一名貨櫃車司機壓死。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