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理論:基本因素吸引只待技術突破

實戰理論:基本因素吸引只待技術突破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上周三發表言論後,全球股市又再暴跌,幸而上周五之港股總算能夠喘定,在恒指圖上出現「雙日轉向」之雛形,但仍須等待周一之走勢去配合才可確定。
早前筆者建議大家在16000點以下分段吸納,若然已執行,第一注之入市水平應在15600-16000點波幅區間之內。上周恒指最低跌至15406點,相信短期波幅應下移至15200-15600點,而250日線剛好接近15300點,故此,大家可考慮在此波幅近底部作第二注吸納。由於上周五之日線圖出現輕微的「破腳穿頭」利好訊號,不排除大市有可能已經見底,那麼,在部署入市策略方面宜作兩手準備。若然大市回試250日線之支持,便在15300點吸納第二注;若然市況已見支持,便等突破訊號出現之後才追入。
何謂突破訊號?在附圖中所見,恒指於5月初從高位回落,形成下降軌,從1月初延伸出來之趨向線則在上周四被跌穿。只要未來數天,恒指能企穩於15600點之上,確認升回趨向線之上,並重回15600-16000區間之內,形勢便已可改觀。若然本周恒指能上破15850點,確認升破下降軌的話,則有8成機會確認大市已見底。當然,上破16000點便形勢大好,調整浪可望完結。而14RSI已出現背馳現象,只要能上破趨向線(二)的話,亦可作短線式追入。

用相反理論撈底

大市技術走勢正處待變格局,但在市場投資情緒已淡的情況下,筆者卻力主趁低吸納之理據一定是以基本分析作依歸。散戶為何通常是高買低沽?原因只得一個,就是永遠以現時的市況作為入市的理據,因而出現「唔高唔追」、「唔驚唔沽」之情況。大方向看好與看淡一定要用基本因素作支持,短炒才可用技術分析作參考。部署中長線入市必定是在股價低殘時入市。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平均成本法分段吸納,於每個重大密集區作部署。
筆者最喜愛用「相反理論」去部署摸頂及撈底。相反理論不能亂用,但卻極之有用。應用者必須「精於」作出基本及技術分析,並對市場情緒及投資心理行為有敏感的觸覺,並擅長找出一些被人人認同作為解釋市況,但卻是大錯特錯的歪理。所謂大錯特錯之歪理,就是將理由與結果之間的關係本末倒置,但卻又令人覺得言之成理。例如世界盃效應,現時市場已有不少人相信世界盃開鑼後市況會更淡靜,就算不跌市也不會升。既然人人都放鬆注意力,EQ低的投資者更會減磅以減低心理壓力,這就正是大戶突襲之大好時機。小時候家父經常教導我們,成功之首要條件就是勤力,當人人皆在吃喝玩樂之時,便是你發力拋離對手之時。其實港股自高位已調整一成多,此水平已具足夠吸引力令資金流入,現時不買更待何時?
下周筆者再度舉行每兩月一次的講座,上次預期股市、金市大幅調整,完全命中。現時的策略如何?可電25373319留座。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