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英資企業 引入35%中資<br>落實吞港龍國泰染半紅

老牌英資企業 引入35%中資
落實吞港龍國泰染半紅

【本報訊】國泰航空(293)昨日落實以總代價82.2億元鯨吞港龍航空,配合本身龐大的國際航線網絡,以最快捷的方法全面打開內地航空市場。國泰表明,將會維持港龍的品牌及獨立運作,為期六年,長遠亦無意改動。政府經濟發展及勞工局指出,國泰吞併港龍有助香港成為區域性航空樞紐。 記者:高淑嫻

國泰、中國國際航空(753)、中信泰富(267)、太古A(019)及中航興業(1110)五間上市公司的重組大計,自本周一曝光後,連續四個交易日停牌,各公司高層惟有連日趕工,終於昨日早上公布重組詳情兼復牌。
由於中航興業悉售港龍後,有股東要求大股東國航以2.8元私有化該股,消息刺激中航興業甫開市大漲34%。但國航董事長李家祥於早上記者會上表明,仍在考慮私有化計劃,尚未落實,令部份投資者稍為冷靜下來,不敢高追,中航興業最終收報2.6元,升32%。
取得港龍控制權的國泰及其大股東英資洋行太古亦造好,收市分別升7%及0.6%。兩間中資企業中信泰富及國航卻遇上沽壓,分別跌3.2%及2.4%。

國航將提名兩董事

為了全資擁有港龍,國泰與太古願意讓國家航空公司國航及子公司中航興業合共持股17.5%,連同中信泰富持有17.5%,兩間中資企業合共持有國泰35%股權,太古在國泰持股量微降至40%,中英雙方在國泰的影響力大致相同。國泰亦會增持國航,雙方構成互控關係。整個部署反映中英雙方在商業合作基礎上,各買「政治保險」。
太古主席白紀圖昨日強調,經過今次大型重組,太古將會繼續持有國泰四成股權,無意減持。國泰的董事會,將會增加兩名由國航提名的成員,總數變成17人,太古委派及提名的佔13人。
白紀圖笑言,已經與國航合作一段時間,相互了解,引入為股東後,即使內部遇上爭議性事項,也不會出現董事會爭拗。國航董事長李家祥忍不住打趣說:「(記者們)經常問我們(關係)舒服不舒服,其實我們很舒服呀。」
白紀圖又強調,國泰全購港龍後,會維持港龍的獨立品牌及運作。雖然重組通告寫明這只是維持六年,但市場消息表示,這只是個保守寫法,國泰長遠亦無意改變港龍的現狀。

擬合資開貨運公司

國泰與國航互控後,將會加強各方面合作。國泰負責國航在港澳台的客運銷售,國航在內地為國泰售票;雙方亦擬成立一家以上海為基地的合資貨運航空公司,國泰佔大股;假以時日,兩間公司會就中港兩地的合營航線攤分收入及成本。難怪國泰行政總裁陳南祿表示,重組計劃對國泰收入有巨大的正面影響。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昨日表示,國泰吞併港龍及相關公司的股權變動,對香港作為一個區域國際航空樞紐是有幫助的。國泰及港龍分別有良好的國際及內地航空網絡,合併有協同效應,能將全球旅客由外地經香港帶到內地,或由內地經香港轉飛全世界,消費者亦有更多選擇。

國泰1946年首架購入的航機貝西號(Betsy),於1983年由悉尼飛返香港,完成最後一次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