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查是一家西餐店,坐落在廣元路上至少已經有50年了。儘管,它現在的房子早不是過去的那一幢,這種80年代的6層老式工房在上海隨處可見,並沒甚麼特別之處,但只要你進入它的世界,就會驚訝地發現,靠牆的那一排火車椅,位窄背高,是典型的1960年代的時髦。
一成不變的菜式服務員
當然,曾經在70年代風靡的閣樓,在這裏也可以找到蹤迹;80年代的風貌,則基本體現在那些中年女侍應的臉上,黑得發青的紋眉、波浪髮鬈、大圈金耳環,今天看起來有點惡俗,但對懷舊的人來講,或許就是一種美好的記憶;當然,90年代大熱的餐點,如蝸牛、葡國雞、提拉米蘇,加上他們自創的利查牛排、利查飯,都可以從這裏那一份份陳舊的、用塑膠紙包裹的功能表裏反映出來。
低收入小資階級好去處
原本,這家老牌國營飯店一直這樣不鹹不淡地開着,即使到了21世紀,還是一成不變的那幾個菜、那幾種湯。你也永遠別指望享受到西式體貼的服務,更別想着用不鏽鋼食具用餐。服務員餐前開票,然後扔下一張藍色的收據,算是功能表,也是收款憑證──餐前收錢,似乎也不是西方的禮儀,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文革遺風。
不過,峯迴路轉的日子還是到來了。先是有一批批七老八十的客人,在那裏舉辦各種各樣的同學會,一時間,鶴髮童顏欷歔不已,恍若隔世。時尚媒體跟着也隔三差五找上門來,向年輕一代宣傳,那是一個廉價的懷舊好去處。
新利查的價格相比德大、紅房子,就像聯華超市遭遇了恒隆廣場,儘管,超市的東西價廉就很難兼顧味美。新利查的招牌菜,煙熏鯧魚的體格總處於孩童時代,牛排的甜酸之濃烈,絕非他家可比,更家常級別的炸豬排、炸板魚放量供應,味道除了油膩,似乎也沒甚麼印象,但必須承認,這樣的價位也恰恰迎合了收入不高的小資們的胃口,由此,老人們在聚會之餘,也能看到穿着入時的弟弟妹妹在那裏卿卿我我。
游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