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捷生雜文:足球不是圓的

孔捷生雜文:足球不是圓的

「足球是圓的」這格言惟有在中國不適用,它甚至不是四方形的,粵人有句俗語「四方木——唔踢都唔郁」,在中國它是一灘沒有形狀的爛泥,竟是踢都踢「唔郁」。國際足聯因「蹴鞠」遊戲把中國定為足球發源地,實係國人的恥辱而非光榮。
筆者四年前趕赴韓國世界盃,共看了六場波,其中中國隊三場分組賽都看了。印象最深是在光州首戰哥斯達黎加,此乃中國隊在世界盃盤古開天的第一仗,日期正是六月四日。這是在一個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的一場錯誤的比賽。
光州是一座光榮之城,它位於韓國西南的全羅道。此地民風悍烈,在日據時期,全羅道的抗日鬥爭屢伏屢起。光復後,光州人民又挺身而出,誓為推翻軍事獨裁統治的前驅,一九八○年「五一八」氣壯山河的光州起義,韓國全斗煥獨裁政權出動軍隊殺人於市,以坦克槍炮彈壓手無寸鐵的抗議者,光州青年學生和平民肝腦塗地……屠城之後,全斗煥認準光州人腦後有反骨,是以執意不在光州修高速公路和作任何長線基本投資。全斗煥倒也沒看錯,全羅道出了一個吃了秤鉈鐵了心的政治異議者,被關入死囚牢房仍不悔改,只好把他放逐出國,沒想到多年之後,此人居然成了氣候,他就是金大中。全羅道人氏當了總統,光州才有了高速公路,才有了「光州血案」紀念碑,在光州「五一八」墓碑層層叠叠、漫山遍野。然而,那一輩人的青春熱血沒有白流,韓國終於結束了威權專制時代,邁向民主社會。

筆者當日儘管抱着「足球是圓的」的僥倖之心,卻實在想不出在六四這天,在光州這座凝結着英雄碧血的城市,中國隊怎能和怎配贏球?說來中國隊形同擁有主場優勢,共計二萬五千名本國擁躉直搗光州,容量不大的體育場大概自建成之日起,從未如此爆滿。在韓國警察嚴密保護下的哥斯達黎加球迷,席上不過寥寥數百人。眼見中國球迷的旗幟遮天蔽日,磅礡吶喊能令天崩地裂、江河倒流,但足球這東西並非靠吆喝就能嚇癱對手的,即便滿耳是鑼鼓圓號、急管繁弦,啦啦隊再鼓足肺活量去吶喊,比賽場面卻極其難看,自始至終中國隊連一記命中門框之內的射門都沒有,末了連吞兩蛋。
記得賽後我邂逅住在同一旅館的郝先生,他正是自詡為「亞洲第一前鋒」郝海東的父親。我實在不明白,球賽都輸了,老郝還能大吹法螺,讚他兒子如何了得,順帶痛罵他兒子的仇人、隊長范志毅。又通過老郝,我認識了世界盃前夕被教練米盧剔除出隊的「大牌球星」李明,他是自費來看球的,這一仗輸了似乎令他頗覺快意,於是又對我臭罵教練米盧……從這兩人身上,我看到了中國足球的墮落及其膿血淋漓的外部潰瘍。
又是四年過去,當初的九枚鴨蛋到底孵化出了甚麼?那便是一爐酥脆嫩滑、油光鑑人的北京烤鴨。中國足球離世界盃的門檻愈來愈遠,堪列「高投入,低產出」的榜首。看來國家體育總局應痛下決心,把足球專案打回原形,改為「蹴鞠」民間體育,逢年過節可登台表演,以敬祖宗。此為中國足球的最後出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