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析時機:投資要致勝選股最關鍵

匯析時機:投資要致勝選股最關鍵

自2003年中旬至2006年5月初,環球股市經歷了一個令投資者欣喜的升浪。直至踏入5月份第2周,由於美國接連公布的通脹數據均輕微超出市場預期,引發市場對通脹重燃的憂慮,觸發環球股市顯著調整,導致部份投資者開始對股市的後市信心動搖,最終引發全球出現一場小股災。

商品價格持續急升及美元弱勢,是構成投資者對未來通脹憂慮升溫的主要原因。然而我們預料,即使環球經濟下半年真箇開始放慢,但增長幅度相對仍維持穩健,這從環球各地企業公布首季盈利增長大致均能維持強勁,便可見一斑。
另外,美國核心通脹及市場共識的通脹預測仍屬溫和,而且美國有機會在下半年停止加息,因此,支持環球股市的基本因素尚屬穩健,再加上目前環球股市估值相對歷史而言仍處溫和水平,上升空間尚算充裕。
以上種種因素,均可望為環球股市帶來支持。問題是,投資者如何能建立有效的投資組合,把握環球股市的投資機會,並透過國家分布(CountryAllocation)、行業配置(SectorAllocation)和精選股份(StockPick)來分散風險?
一個有效而又良好的投資組合,能在同一風險水平的前提下,把回報提升至更高的水平,主要是透過將資金分配到不同的資產、國家或行業股份。由於不同國家和行業擁有的相關系數不同,故能令投資組合在維持回報的同時,亦得以減低風險。因此,將資金適量配置到不同國家或行業中,便成為了建立組合的一個重要步驟。

行業配置影響漸降

試想想,當投資組合中包括了不同的行業,某個行業正陷入低潮時,另一行業卻可能正處於上升周期,抵銷了表現較差行業的負面影響。過往,成功調配資產以把握行業的增長趨勢,一般都能為投資組合提供不俗的回報。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上述情況開始出現偏差。根據1995年至2005年間環球股市的回報分析,有50-70%的回報是來自挑選股份,反映國家和行業分布對投資回報的影響力正不斷下降。

全球化下策略要變

是甚麼原因導致上述的情況改變呢?這是因為隨着全球化的趨勢發展,一些企業由本地化業務走向國際化,包括採購、生產以至銷售市場等,因此,對這類走出國際市場的企業,本土經濟的影響力便難免下降。
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環球化的進程步伐與日俱增,經過了二、三十年的發展,各地區均出現了一些大型國際化企業,而這些大型企業將會繼續成為全球化趨勢的受惠者。基於上述因素,投資於環球股市,不應單純以國家或行業投資分布作為唯一的考慮因素,更應着重精選股份策略,以充份把握環球化趨勢的發展。

深入分析發掘好股

事實上,透過持有優質的股份,能為投資爭取更高的回報。縱使中短期而言,股價表現會受市場氣氛、資金流向、投資意欲等因素左右,以致價格可能與其內在價值出現偏差,但長遠而言,企業的表現仍會建基於基本因素的好壞,例如管理質素、資本管理、收入增長、盈利表現等。
因此,投資者應透過對個別公司的基本因素作出深入分析,找出價格吸引或者增長潛力巨大的企業,作為投資對象。要再進一步提高組合回報,甚至可以透過捕捉價格短期變動提供的機會,例如以技術分析的技巧來捕捉股價的高、低位,並作出套利的買賣,這亦是能有效提升組合回報的方法。
話雖如此,要準確拿揑入市時機,並非一般投資者的專長。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可透過專業的投資經理代勞,以建立環球投資組合,或直接投資於環球股票基金,進行環球化分散投資之餘,同時亦可把握未來的升值潛力。
滙豐投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