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昨日全面下挫,美國、日本、韓國等股市,皆錄得一定跌幅,連一向較為頑強的國內股市,也因快將有大量新股推出而率先下挫。港股自然難以獨善其身,恒指一度急挫達400點,正如日前本欄標題所講:「下跌危機尚未消除」。
近日股市好像才開始下挫,投資者漸感到不安,但查實全球股市的跌勢在數周前已慢慢展開。
正如上月底,筆者在本欄談到機構投資者正大量吸納新興市場指數(如MSCI)的認沽期權(PutOption),令Put/CallRatio升至3.5的高水平,即每一個Call的成交便有3.5個Put的交投,反映機構投資者已部署跌浪的來臨。
此外,據報道,不少美投資者在上月已開始大量贖回(Redemption),即沽售新興市場基金,當中南韓及相關地區的基金贖回情況較厲害。
據美國AMGData的資料,上月美國資金流出新興市場的資金高達20億美元,而這只是可計算的數量,未知的數量可能更高,故近期股市的跌勢,應不會這麼快便結束。
短線考驗15260
至於新興市場股市(當然包括港股及H股)的調整何時才可完結?據加拿大BankCredit之研究,自1990年至今,新興市場共出現了7次幅度較大的調整,平均由高位下調34%!更重要的是,這些調整一般會持續35-36個星期。
嘩!豈非要調整8、9個月!希望這次加拿大方面的研究失準,否則真是有「排」捱。
在閱讀有關研究報告時,不少歐美專家普遍認為,投資者必會盡快沽售仍有不俗利潤的地區股市,假若一如這些專家所說,這樣便真是麻煩了。筆者察覺,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系列(MSCIBarra)中,由年初至今(6月7日,即使經過了近日的調整),累積升幅最大的為中國A股,升幅高達52.5%,其次亦是中國(MSCIChina),以H股及紅籌為主,其累積升幅達20.7%。故此,若歐美投資者將沽售利潤不俗的地區,則A股及H股便將有一定沽壓,當中包括編號2823的A50指數基金。
上周當記者朋友問到港股的支持位時筆者估計是15500,想不到這麼快便到。筆者一向認為100日平均線不容忽視,每當大市正式跌破時,往往有一定跌勢隨之而來。從附圖可見,相信短期港股會進一步考驗250日線15260水平。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