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一半市民喜歡逛街、逛商場、逛名店。哪一種街店最好逛?不是超級市場,不是珠寶店,不是Sogo,更不是華潤百佳,而是,我認為,北歐跨國企業宜家傢俬。
逛宜家,誰都知道,有一種甜蜜小家庭的和諧感,你大學畢業了兩年,在滙豐或任職電腦工程師,跟你的那位國泰空姐蜜運成功,由父母資助一百萬訂金買了一所房子,婚期訂在世界盃結束之後的七月中,因為很體貼地,你不想干擾同事、同學、親戚們「睇世界盃」的雅興,這個暑假,你和你的未婚妻,快樂得像一雙剛飛出籠子的金絲雀。
這就是一起手挽手「逛宜家」的時候。在宜家的店裏,每一對男女顧客的臉上都閃漾着安詳和歡欣,有點像三十年前的三浦友和跟單眼皮的山口百惠。當你發現,四周的雙人牀、飯桌、座枱燈,都二人世界得如此之悅目而和諧,令你產生一點點幻覺,當你認定身邊的女伴氣質像王菲,而即使閣下的尊容有七分像巴士阿叔,你都總覺得自己有點似謝霆鋒,即使還不像李亞鵬。
逛宜家傢俬,既然是一次上天堂的前戲預習,那麼為何一定要等到新婚,或「細屋換大屋」時之事業更上層樓,為甚麼不在失業、失戀,在巴士上被一個粗暴中坑污辱了一通令壽堂之後就進去逛一回呢?宜家傢俬是一片樂土,最適宜為無端端受傷的弱小心靈來療傷。
據統計,逛完宜家傢俬的顧客,百分九十八都不會空手而回,他們至少會買幾隻燈泡,因為燈泡最便宜,逛了一小時,看了那麼多柔和的色彩,聽了那麼多放鬆心情的音樂,吃了一席幸福的自助餐之後,好意思一點也不付帳嗎?
在歐洲,九成五的男女在同居之後,在一個月內,會逛一次宜家傢俬,但只有百分之三買得成心頭之好——畢竟是同居,許還有一點點保留,都想到有一天如果搬出去,傢俬是你的還是我的——逛,宜家,不情到濃時,在一片甜蜜蜜之中,終須有三分清醒,宜家傢俬是每一對愛情男女的精神迪士尼,是一座海市蜃樓但又實在的迷宮。
逛街有那麼多陷阱,其中一些,是遠在北歐的市場心理學家精心設計的,一家跨國的傢俬店是一堆美麗的積木,走進去,我們才驚覺童年的快樂離我們是如此之近,當我們手牽手,相視而笑,你喜歡那張雙人牀?我也是,當我們一起中了毒,這種毒素,叫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