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活動對市場的影響,成為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關注的課題──香港證監會主席韋奕禮關注其透明度,他以入股領匯(823)而在港揚名的TCI為例,反映對沖基金對市場穩定性有影響,基金可能只追求短期回報,但同時有意主動介入個別公司的決策管理,對公司管理層構成壓力。
【本報訊】韋奕禮昨出席IOSCO年會時指出,過去兩年亞太區的對沖基金發展迅速,單是去年,資產規模便增加20億美元(4.3%),至480億美元(約3720億港元);對沖基金也活躍於本港證券市場,佔整體成交額約30%。
證監:場外交易難於監察
他說對沖基金可以提高市場效率,但同時也可以帶來嚴重損害,例如98年,香港金融風暴便遭對沖基金衝擊;另一項關注點,是對沖基金作為上市公司股東,正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例如TCI便對領匯管理層增加壓力。TCI的成名作,是去年5月發動股東起義,推翻德國證券交易所收購倫敦交易所的決定,並迫使德交所主席及行政總裁請辭。
現時不少對沖基金主要在場外活動,不容易監察,因此韋奕禮說要與主要經紀多溝通,了解有關基金動向。
高盛:專業投資不宜嚴管
同一場合,高盛亞洲主席MichaelEvans指對沖基金增長迅速,回報也較佳,過去12年,標準普爾指數平均每年回報10.5%,但對沖基金可以高至11.9%。此外也增加了市場的流通量,倫敦及紐約證交所的交投量中,40至50%便來自對沖基金,投資可換股債券更高達70%。
他說現時一般市場監管多以保障散戶投資者為主,事實上,專業投資者並不需要太多管制,而對沖基金是以專業投資者為主要對象,部份產品不適合散戶,因此他認為規管對沖基金的市場規則,應着眼於內幕交易、資訊發布及資產估值等議題。
基於沒有可能確保不再發生98年對沖基金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在全球債券市場肆虐,但最終倒閉的情況,他認為監管機構最重要是就所關注議題,與業內人士多作溝通,避免產生誤會。
IOSCO:引入估值行政原則
據IOSCO年會昨日閉幕的公報,鑑於對沖基金估值的重要性及附帶資產與負債的問題,有需要引入一套相關的估值及行政原則,該會將着手進行。另外,也會繼續研究對沖基金在費用、風險、基金經理的經驗、內部監控、表現披露及利益衝突方面,如何確保有清晰準確及有效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