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快將推出的牛熊證,有點像英國的CFD(ContractforDifferences),而CFD可以想像為改良版本的股票期貨──有1比1的兌換率;股價與CFD價格相差系數大,但不用考慮高低水的問題;散戶較易明白。
根據有關統計,英國有幾成的股票成交,其實是與CFD莊家對沖活動有關的。
CFD計價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其售價與現貨價相若,只是買賣之時會加上一個財務費用,而這費用已包括利息成本、年期、以及市場預測等因素。因此原則上,這個財務費用較易掌握,不像股票期貨般存在高低水的問題。
由於CFD的兌換率是1比1,與正股計算一樣,易計易明,不像窩輪那樣要考慮對沖比率及兌換率。
不過,CFD亦存在一定問題,因為它的本質類似期貨,而買賣期貨因有槓桿關係,所以要繳付按金(孖展)。而且不論持有期貨或CFD的長短倉,都會面臨風險無限的問題,投資者要懂得止蝕及隨時留意價位變動,否則可能會「蝕到入肉」,損失慘重。
窩輪計價嫌複雜
正因為CFD的潛在虧損是無限的,所以不適合一些缺乏時間去留意市況的投資者。窩輪在香港之所以比期權成功,是因為它不會「蝕入肉」,最多只會輸掉所投入的資金。但窩輪的問題是因為計價複雜,又要考慮兌換率、引伸波幅及有效槓桿等因素,一般散戶較難掌握。
如果市場有一種產品的計價方式類似正股,兌換率又是1比1(即正股每升1元,產品價格又會升近1元),而且有一定槓桿放大作用,但又要像窩輪一樣,最多只會輸掉所投資的金額,不會被追收孖展的話,相信這種產品會受到歡迎,而這亦是港交所推出的牛熊證,便有齊以上所說的特點。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