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欠透明 對沖基金需監管

金融衍生工具欠透明 對沖基金需監管

【本報訊】署理特首許仕仁表示,雖然數據顯示全球經濟正全速增長,企業財政狀況穩健,但金融機構在風險管理方面應保持警覺,若預期長期通脹的基礎受到動搖,市場可能要面對一個愈趨波動不定的時期。另外就對沖基金及機構投資者將龐大持倉量平倉,對市場流動資金和價格波動可能造成的影響,監管機構應保持警惕,尤其是在持倉量較集中的市場範疇。

游資急撤衝擊股市

許仕仁昨在國際證監會組織周年大會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由於近年利率低企,大量流動資金尋求投資機會,其中大部份已流向經濟增長較快的亞洲區。但從債券收益率及信貸差距反映的迹象顯示,投資者沒有因流動資金處於異常高水平,而充份評估風險,一旦低利率周期結束,流動資金可能大減及流走,對金融市場和投資者構成風險。
他又表示,近年市場湧現新式的金融及信貸衍生產品,這些金融工具原意是分散風險,但由於處理交易的基礎設施及風險管理不足,可能反過來增加市場風險。不過,這些產品大部份在場外交易,透明度很低,對監管者在風險管理方面造成不少困難。
另外,對沖基金及其他不受規管的金融產品,在現今金融體系地位日益顯著。但他質疑對沖基金的交易是否有足夠透明度,可讓監管機構了解和管理,有關金融機構與這些對沖基金的業務往來所涉及的風險。
許仕仁認為,要提高風險評估的資訊質素,必須提供更方便的途徑以獲取數據資料,尤其是與金融衍生工具和對沖基金活動有關者,作更多壓力測試,以確保市場人士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以及加強各地區之間在監管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