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嚴重萎縮阻不了霍金(StephenHawking)成為學術界的巨人。一本《時間簡史》(ABriefHistoryofTime)的重要性,不僅在於他對複雜宇宙的精闢解釋,更在於他帶領讀者們馳騁於深邃廣闊的世界。
這名蜚聲國際的物理學家,將於下周一訪港六天,1,800名愛物理、好天文、喜歡幻想、思考抽象問題的學者及市民,等待着下周四出席霍金的講座。在這批霍金迷中,有一群四肢痙攣的傷殘人士,他們說要學霍金一樣,擺脫殘障束縛,活出自己的小宇宙。 記者:蔡元貴譚暉
霍金在科技大學何善衡體育館的演講,主題是「宇宙的起源」,除了爭睹霍金風采之外,出席者最引頸以待的就是答問時間。科大將其中70張演講門票,派予一批殘疾人士及護理人員,包括28歲患有四肢痙攣的鄭家龍,及20歲肌肉營養不良的陳煒聰,他們現正倒數着與霍金近距離見面的日子。
鄭家龍自小因大腦麻痹而引致四肢痙攣,手腳不受控制,出入都要坐輪椅,但可以用嘴巴操作輪椅,毋須別人推動。他與霍金一樣不能說話,與外界溝通全憑電腦。霍金用眼睛輸入訊息,他則在額頭上綁了一支彎曲的棒,用來按動鍵盤,一個碼一個碼的輸入,打字吃力,可是他從沒放棄。
指港教育太着重考試
「我以前從未接觸過霍金教授,因此今次的感覺猶如願望成真……我希望可以認識坐在輪椅上的物理學家霍金,甚至希望與他合照與會談!如有機會的話,我會問他『語言合成器』的擺設與發聲效果如何?有關科學與物理學的問題,例如黑洞有沒有出口?地球有機會被黑洞吞噬嗎?」
他形容,霍金是再世愛因斯坦;他愛霍金並非有感於大家同病相憐,而是因為霍金的科學頭腦。霍金對他的最大啟發是,「不理限制,只向人生目標前進。」
數學大師丘成桐說過,香港不會有霍金。鄭家龍也有同感,因為本港教育制度不重創意、太多考試。他以「Sky」自稱,除了因為他對天文的興趣外,更重要是他愛自由自在,在網絡中飛翔,有人欣賞他的堅毅,稱他「香港霍金」。
他在今年4月得悉霍金訪港,立即去信科大要求觀看演講,並獲科大校長朱經武親自覆信,送他入場券。
深信「有夢想可成真」
這邊廂,20歲的陳煒聰因為遺傳了肌肉營養不良的疾病,一生無法離開輪椅。他讀文科,對黑洞蒸發理論、量子力學、相對論等等一竅不通;那麼他何以對霍金着迷?「我記得以前電視有個廣告: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霍金係一個活生生嘅人辦。」
「我好想問吓佢,佢點樣做實驗?黑洞會唔會吸走宇宙?佢個腦袋點解可以諗到咁多嘢?」目前在香港痙攣協會當職員的陳煒聰說,自己愛看星星、喜歡天文。醫生曾指20多歲是他生命的盡頭,但他相信自己能像霍金一樣,活出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