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逼迫小馬哥轉軚

民意逼迫小馬哥轉軚

早前仍指罷免陳水扁總統未到「最佳時機」的馬英九,昨日轉軚支持推動罷免案。台灣的政治學者批評,馬英九是在總統府舞弊案被傳媒愈挖愈深,要求陳水扁下台的民意日漸高漲的壓力下,對罷免案態度才作180度轉變,顯示其欠缺政治家應有的魄力。

缺乏領袖「帶頭」特質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麟徵指,上周六在台北舉行的「全民嗆扁」萬人集會,有民眾不滿馬英九在推動總統罷免案過於保守,甚至試圖向他擲雞蛋,令馬感受到「震撼教育」,不得不亡羊補牢,表態支持罷免案。
張麟徵指,事件反映馬英九缺乏政治領袖敢於在社會「帶頭」的特質:「馬英九最初強調沒有證據顯示陳水扁本人涉案,因此不願發動罷免案,但這其實是要追究領導人的政治責任。」
政論家南方朔也認為,馬英九是基於弊案發展的客觀形勢,以及台灣民意的改變,轉而支持罷免案。「在野黨其實在更早的時候便應該提出罷免案,最初馬英九很擔心,不敢表明態度,令陳水扁有很大的空間進行『政權保衞戰』,例如提出『權力下放』,又透過中央社放風說『美國支持民進黨政府』。」
而有輿論認為,在陳水扁放權給行政院長蘇貞昌後,馬英九擔心蘇藉此建立民望、為2008年角逐總統創造條件,因此寧願罷免陳水扁,讓副總統呂秀蓮接權。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