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何安達「維權」的最新版本,八九年曾蔭權沒有出席過「民主歌聲獻中華」,只是當日在馬會吃飯後,撞見司徒華。
曾特首坦白從寬,表明從沒參加支聯會的活動,比蔡素玉「惜身」。蔡議員承認參與燭光悼念,後來覺得年年如是,沒感覺,所以不去。六四這件事,有名有姓的人,都有「壓力」,很難「解決」。凱撒的歸凱撒,政治風波歸政治風波,六四,還是留待歷史定斷,唔,國家會在適當時候做適當的事。當然咯,再把坦克開入天安門的可能性,經過十七年曾特首說的國際矚目大改進的祖國啊,是斷斷不會往絕路走,拿08年奧運的財路開玩笑的。嗯,文革和六四,四十年與十七年,半個世紀過去了,真相依然未明,歷史問題嘛,老掉牙都要再講一遍廢話,還是要留待歷史解碼,人民不宜妄下斷論。
年年六四,這類見解,似出爐蛋撻一樣,熱烘烘的和盤托出,讓人不能不重溫六四種種細節,政客的功利,反而讓我們對六四記憶猶新,六四的影像和味道歷歷在目,十七年不衰。這一年,影像裏新增的file是曾蔭權領着十三歲的兒子往尊貴的馬會用餐後,路經跑馬地,給獻唱的明星吸引住,司徒華湊巧在場,就這樣碰上了。相遇在這樣一場經典絕響的義唱中,以後,聚會裏的人各有際遇,高音低迴,天安門那台短壽的民主女神像在黑白影像中緩緩傾倒,背景是一組莫名的槍聲。十七年後,槍桿子下,終於出了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