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森 時事評論員
有沒有參加過一九八九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成為了特區高官的集體恐懼症。被問到有否參加過當年的民運活動,有的選擇沉默,有的被迫失憶,有的像精神錯亂般胡言亂語。三司十一局,包括香港的特首及其隨員,都慌忙拚命洗擦自己和老闆們的歷史,把當年支持過愛國學生運動,激情過叫喊過流淚過的記憶,要像粉筆字一樣抹掉,不留一點痕迹。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不是喬治.奧威爾筆下的《一九八四》,香港沒有專門製造謊言的「真理部」;香港也不是像我們祖國大陸一樣的專權社會,可以動用國家機器來扭曲歷史。香港的傳媒自由,思想自由,保證了人們的記憶自由,真相不會隨當權者的意願改寫。
被身體語言出賣
其實,曾蔭權先生有沒有參加過當年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真的完全不重要,關鍵的,是誠信問題。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先生輕輕一句,見過曾先生帶着兒子出席,與他打過招呼,特首辦便在極短時間內作出反應,斬釘截鐵地否認:曾蔭權沒有出席活動,還欲蓋彌彰的補充說,作為政務官,不能參加政治活動。
把事情說得滴水不漏就可完結了嗎?記者當面問詢曾特首,雖然也是否認,但面部表情身體語言出賣了他,眼神遊移,連聲音也變了。因為害怕不保險,最後還要透過他的政治化妝師何安達補充:曾先生當年與兒子在馬會吃晚飯,在現場剛巧碰到了司徒華先生。
或掀起誠信風波
為甚麼第一時間斬釘截鐵地否認時,沒有提及馬會晚飯?也沒提見過司徒華?迫得急了,才趕忙加上這兩項如此重要的補充?這種擠牙膏式的公關手法,犯了危機處理的大忌。明顯,愈說愈亂了,曾先生與十三歲的兒子當年吃飯的位置在哪裏,為何會繞道走到馬會草地,與華叔打招呼?這個問題,化妝師沒有說清楚,也沒法說清楚。我們不能怪化妝師技術不到家,問題是,老闆的禁忌和秘密,統統都能讓化妝師知道嗎?
紙無法包住火,支聯會的一位義工挺身作證,指他親眼見過曾先生與兒子坐在觀眾席上,欣賞「民主歌聲獻中華」的演出。人證在了,你能夠保證,當年不會有人拍照,不會有電視台的影片,留下了曾蔭權先生出席的紀錄嗎?當人們把硬證據拿出來的時候,一場誠信的風波,就會驟然掀起。
歷史紀錄難抹掉
資訊科技年代,歷史紀錄不但無法抹掉,更是唾手可得。打開支聯會的網頁(www.alliance.org.hk),進入「六四紀念館」部份,你會發現不少真實的紀錄。除了六四期間的報章頭條,還有不少官商巨賈,社會精英刊登的報章廣告。支持愛國學生,譴責當權者暴行,叫得義憤填胸,涕泗縱橫。翻看這些廣告,對比今天他們的嘴臉,你會搖頭失笑,欲語無言。
曾先生,特區政府的高官們,你們害怕甚麼呢?即使有這些白紙黑字的「反動證據」,今天,這幫官商巨賈社會精英,不是都相安無事,成為當權者的座上客嗎?連當年站在趙紫陽後面,來晚了探望天安門學生的溫家寶主任,都通過了政治審查,成為了「以人為本」的溫家寶總理了。曾先生,特區政府的高官們,無論今天你們的立場有甚麼變化,抬起頭來,正眼面對自己的歷史吧,不然,愈來愈多人證物證被發現出來時,只會令你心驚肉跳,徹夜難眠,何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