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玩不過宋楚瑜 - 陶傑

馬英九玩不過宋楚瑜 - 陶傑

台灣爆發倒陳政治風波,國親兩黨爭議又起,宋楚瑜和馬英九都一致要求陳水扁下台。
按照台灣法例,罷免總統,須有立法會三分二票數同意通過。早前國民黨和親民黨雖擁有過半席次,但未達三分二,必須有民進黨立法委員倒戈方可成功。通過之後,還必須交付公民表決,經全國選民過半數同意,方為通過。但若罷免不成,則總統任期屆滿前,不得再提。
國親兩黨,表面同仇敵愾,但政治投機分子宋楚瑜已經趁這場風波搶韁上位,事事比馬英九激進幾步。對於罷免陳水扁,馬英九最初顯得優柔寡斷,不敢表態,恐怕提出罷免,反而有助於民進黨換血整合、放棄陳水扁,推舉民望更高的新生代上台,半途生變,二○○八年總統大選,對國民黨不利。
宋楚瑜卻放手一搏,力主馬上罷免,企圖進一步鼓動民氣。馬英九強調「謀定而後動」,一副書生氣,眼見民情洶湧,馬上改口,指陳某時日無多,支持罷免,馬英九又一次給宋楚瑜和政治形勢牽着鼻子走,其人誤判形勢,畢竟比不上宋楚瑜之老奸巨猾。

馬英九最初傾向不罷免總統,先行倒閣,撤換行政院長,迫使陳水扁解散國會,或由多數黨出任行政院的總理。如此即可把陳水扁完全架空「趁早奪權」,為下屆總統鋪路。此一計算,本來相當理性,但這樣一來,針對的目標就不是陳水扁,而是無辜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而且立法院選舉正謀改革,各黨派對改選立法院之後,自己能得多少甜頭,要從頭計算。比起罷免總統,倒閣過程更加錯綜複雜,何況外有宋楚瑜在街頭煽動民粹,形勢發展一夕三變。馬英九要成為國親泛藍言和的共主,權威不足,喊破了喉嚨也未必有人聽。反而民望較低的宋楚瑜一無損失。力主罷免陳水扁,佔據民氣高地,宋發動「全民倒扁群眾運動」,然而,倒扁示威看似囂盛,台北只有一萬人遊行,一萬人代表多少民意?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或許都對陳水扁失盡信心,但要陳某馬上下台的到底有多少?馬英九進退躊躇,買大還是買小,舉注碼而不定,不是一個強勢領袖。
陳水扁何時下台,其實不是問題,宋馬貌合神離,一山難藏二虎,宋楚瑜發飆倒扁,暴露了馬英九的弱點,自己沒有損失,只削弱馬英九的形象,這種不顧大局的自私投機,泛藍之「泛」,與香港泛民之「泛」一樣,擁有一樣的中國內鬥基因,內鬥基因再次發酵,才是問題。國民黨的激進派已經不滿馬英九之軟弱,焚車抗議,大罵馬英九,與挺馬者大打出手。上次總統選舉,李登輝險勝,馬英九在總統府前指揮唱歌,代憤怒的群眾要向李登輝遞交抗議信,已見此人在重大危機之前,難以當機立斷。倒扁一役,馬英九再露弱點,不禁令選民懷疑:如果有一天,中國向台灣發動導彈突襲,「馬英九總統」是否應付得來?
台灣政局風雲突變,和風細雨對馬英九有利,暴風暴雨,馬英九頓成怒海的一葉孤舟,既生瑜,何生馬,有宋楚瑜這個曹操在,馬英九不再需要敵人。政治,永遠不是白面書生能搞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