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哥起火,非同小可。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在出席美國銀行家協會(ABA)國際貨幣會議上發言,指近期反映通脹的不同指數急升乃「不受歡迎」(unwelcome),當局必會設法阻止其肆虐(notsustained)。
主席先生可能有讀5月3日拙文,內容勸Ben哥話要說得清楚一點,就算學格老般賣弄詞句,也應使人心領神會,不要有像霧又像花的感覺。果然這次不再滿口含糊,居然斬釘截鐵地出口鏗鏘有聲,不無挽回多少信譽(credibility)。問題是,由現在到月尾,將有不少經濟數據公布,如果當中包括反映經濟進一步放緩,或/和通脹數字回落,是否又會打倒昨日的我?既然一早已話明要看數據,為甚麼說得那麼「死」──舉了幾個衡量通脹的指數,令市場覺得非加(息)不可?
展示打擊通脹決心
是的,曾經是著名學府普林斯頓(Princeton)經濟學教授兼系主任的伯南克,由於在其學術生涯中花了大部份時間寫「宰狼」(抗通脹)文章,面對惡狼張牙舞爪,又怎按捺得住在手起刀落之前,不先咆哮一番?此舉雖然可讓世人知道其打擊通脹之決心,亦顯示了Ben哥寧犧牲經濟增長也要宰「狼」之取捨。可是老細(布殊)形勢危急(民調屢創新低),假若經濟甚或樓市不幸下陷,豈不將共和黨在11月的中期國會選舉之勝負押下重注(輸了議席,布殊政府或變跛腳鴨)?
正如筆者早前所指,決策者是市場亢奮的始作俑者,相反雖不致一言喪邦,但亦足以令金融市場翻起風浪,瞧瞧美股、滙、債前晚之表現,以至昨日環球市場之反覆可見一斑。看來未來大市(各不同環節)仍會十分choppy,加上新財長上場後之變數難測。看官,5月30日欄「市場波動減磅為妙」之提示,又豈是巧合?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