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當年有沒有出席過「民主歌聲獻中華」如果是白宮的SpinDoctor,大概不會以「馬會食飯」辯解。不但人家鬼佬作風,沒有什麼「民以食為天」的意識,而且當日天愁地慘,一副「同胞受苦、河山待復」的悲情(流行音樂大師劉家昌名曲《我是中國人》的歌詞名句,但隨着許多台商北上大陸發展,劉家昌演唱會紅館獻技,原歌詞也與時俱進,修改為「統一中華、完整領土」),理應穀米難嚥。幸好還沒有再補充:「當日叫了一枝一九七四年的名釀紅酒,鋸了兩客Felix牛扒,還叫了魚子醬,埋單一大一小兩位共一千九百元,因係會員,簽單找數,有電腦記錄為證」之類,總算不幸中之大幸。
「六四」之日,凝視着電視螢幕的新聞直播,連當時的港督衞奕信,在港督府裏也流下了眼淚——衞奕信之哭,我沒有看見,是「權威人士」說的,但我白紙黑字,脉敢今天這樣寫,相信遠在蘇格蘭退休的衞奕信勳爵,一定不會掏腰包登半版廣告,指他當日流淚,不過是在家裏看了明珠台重播的英語殘片差利《摩登時代》笑中有淚的生理反應,而駁斥我把他老人家擺上枱——出席「民主歌聲獻中華」,不但不要緊,還是人道精神的光輝,中國哪裏會跟曾爵士計較?
即使司徒華先生老眼昏花,搞錯了,也是暗助一把。特首不是要靠「民望」嗎?當香港人知道,當年的曾特首原來如此之血性良心,得知此一真相,畢竟是自己人,民望一定會暗升十幾點。正確的回應是:「不錯,我在場,跟全世界具有人性的人一樣,當年我的感受也一樣強烈。」上頭萬一接了特區反曾勢力的小報告追究下來,關起門也有得向總書記解畫:「我是指『當年』,當年是這樣,今天不同了」;對香港人:解釋「當年」如此,今日自然也一樣。
區區什麼獻中華,中國是不會「秋後算帳」的,因為參加的人太多,人多,就算不來帳,人少了,孤立擊破,易如反掌。統治一個一盤散沙的民族最容易,不怕他「凝聚」,假以時日,當許多人發現押錯了注,自然會回復到一盤散沙的原狀。想當政治家,必先透徹明白此一最基本的政治。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句話就引起如此的動盪,中國的政治真是刀架脖子的買賣。今天,我再白紙黑字的「造謠」一次;「六四」當日看了電視,漢學家港督衞奕信哭了,他哭的是浪費了大半生,跟一個「文明古國」談了一場錯誤的戀愛。衞奕信先生,請你發表聲明否認吧,但你不會,總之不會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