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環球金融市場相當波動,令投資者有進退維谷的感覺。正如筆者過去於本欄提及,要去猜測大市短期的升跌,就如同「擲銀仔」般,擲中公或字的機會是一半一半。投資者若要賺取可觀回報,便要掌握市場上的一些大趨勢,因為長線而言,股價總會反映出趨勢背後的實質價值。其中一個值得投資者留意的趨勢,就是「人口老化」所帶來的投資機會。
全球人口趨於老化,是不爭的事實。在1945至1955年出生的龐大戰後嬰兒潮,將於2010年後成為高齡人口;到了2020年,全球高齡化的情況會更為明顯。世界人口日聯合國提供的統計數字便指出,2002年全球60歲以上的老人,佔世界總人口的10%;到2050年,老人數量將增加至21%。其中,發達國家的老人總數會由近年的2.36億增至3.95億,所佔該地區人口的比例,將由近年的20%上升至33%。
在亞洲區中,以日本的人口老化問題最為嚴重。最近當地首度公布的「高齡社會白皮書」便指出,日本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已增加至2560萬,超過總人口的20%,創下歷史新高。
一個銀仔有兩面
至於香港方面,根據澳洲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估計,到2030年,本地60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31%,總體就業人口下降逾1成,而醫療開支也會急增3倍至588億元。
過去不少人曾就此作出負面的結論,指人口老化將令社會上的勞動人口減少,增加國家的社福開支,同時影響當地經濟的增長。然而,一個銀仔總有兩面,人口老化也對個別地區及行業帶來可觀的商機。
就以亞洲區為例,這個佔世界人口達2/3的地區,同樣地要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但令人吃驚的是,目前區內只有很少措施去面對此問題。亞洲退休資產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大大低於其他地區。以中國為例,退休資產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估計僅逾2%,遠遠落後於英國的約75%。
為解決這個「計時炸彈」,地區政策制訂者將實施一連串退休制度改革,情況就有如西方國家於80年代為解決戰後嬰兒潮出生者退休問題而推行的改革般。事實上,香港於2001年起亦開始推行強積金制度,在職人士必須開設個人退休賬戶,由僱主和僱員分別供款。重要的是,這將會把資金從銀行的儲蓄戶口引入較高回報的投資工具,而資金持續流入當地股市,亦勢將成為區內股市的定心丸。隨着時間的過去,資產不斷增長,散戶投資者的參與對市場的影響會有所退減,市場波動下降,將增加投資者對亞股及亞債的信心。
醫療服務需求增
另一方面,人口轉變的趨勢,將對產品及服務需求造成深遠的影響。當中最受惠的,莫過於健康護理行業。健康護理業所牽涉的範圍相當廣泛,當中包括生物科技業、藥業、醫療器材業、健康護理服務業等。
隨着人口老化,慢性病及老人病患者的人數上升,人們對藥物及醫療服務的需求亦將不斷增加。參照目前美國的情況,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支出已佔當地國內生產總值的7%,預計到2030年,比重將提高到12%,而在今後10年,這些開支將使美國政府赤字增加1.5萬億美元。
根據統計,從3月底至今,生物科技股已錄得約10%的跌幅,近期的沽壓顯然已經使相關股份進入超賣區。當中業績稍為未符預期的公司,如Amgen第1季獲利較市場預期略低,便被大幅拋售;而一些正面的消息如Gilead首季成績優於預期,又或是Genzyme有新藥獲准上市等,卻被市場忽略。
市場因素影響微
過去大型製藥廠受到藥品專利權到期的影響,股價一直沒有起色,預期今年會是專利過期藥品金額的高峯。然而,藥廠近年已在節流方面採取了有效措施,以降低生產成本;與此同時,美國大製藥商默克(Merck)的兩種新藥,包括專門針對女性子宮頸癌的疫苗Gardasil和一種口服糖尿病藥物,本周內可能會有重要的進展,亦有利醫藥股的短期表現。去年該公司旗下一種關節炎及急性止痛藥因會增加患心血管病機會而需要全球回收,事件曾拖累該公司股價從接近48美元高位暴跌至去年11月的26美元水平。
健康護理股的表現,較少受市場因素影響,事關醫藥是社會上的必需品,往往是不俗的資金「避風港」。近期股市走勢反覆,投資者似乎已採取更為謹慎的策略,把部份資金投入一些防禦性股票如醫藥類股份,然而,投資醫藥股涉及專業知識,投資者大可考慮透過基金持有相關股票,以減低風險。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