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愁腸百轉了一段日子,一些大學早在兩個月前已給他寄出入校兼獎學金通知;他二少沒興趣,不時跟父母說如果入不到第一志願,寧願回去再唸高中。
說來笑話,成績在平均分九十以上竟然要回去重讀高中?在他們兄弟倆之間不新鮮。大前年加拿大安省高中轉制,十二班與十三班同時入大學,為日後政府省回培育學生多一年經費。安排不善,入校機會少了二分一。哥哥不好運,那一年唸十二班,自視高而選了難入的科目與學校,兼沒留後着,無奈與失望下被迫回去中學再唸一年。對一名一直保持A級成績的少年不可謂不是打擊。還好,哥哥較深沉,不太外露,難受了一年,入大學,拿了幾個學期獎學金,信心回來了,那是一次良性教訓,畢竟幸福並非唾手可得;對今天不太知人間疾苦的小朋友說來,這記磨練可能成為日後的福氣。
弟弟被折磨了兩個多月,畢業大考前夕,從來將情緒收得從容有致的十七歲少年也明顯失控,開始與爸爸媽媽抬槓。
我們都經歷過同樣少年痛楚,只好不斷勸告隨遇而安;不過順利的童年與少年期養成自負的今天青年比較容易「放棄」,「自暴自棄」;可會明白,理解「隨遇而安」?
大家總算放下心頭大石,他們父母遙遙遠方搖個電話來時,克制的語氣難禁笑意,雖然將來還有很多步要走,兒子這一步合格,符合理想,那快樂比他們自己得着更高。希望兄弟倆明瞭或起碼日後明白父母長輩的苦心;小朋友太幸福,不比從前,成長都是與父母家人同甘共苦;要他們明白?想想也自覺老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