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翰默CharlesKrauthammer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
費城球迷出名尖刻,足球迷曾對聖誕老人喝倒采、丟雪球,對於現代體壇最誇張(在很多方面都是)的紀錄刷新者也不寬待。當邦茲(BarryBonds)在費城球場跑向本壘板,即將超越魯思(BabeRuth)創下的七百一十四支全壘打紀錄時,費城人舉起的標語寫着:「魯思靠熱狗和啤酒創紀錄。」
這句話言簡意賅點出球迷之所以質疑,除在家鄉三藩市,邦茲在每個大聯盟城市出賽時,都會遭球迷喝倒采。球迷憎恨的,是邦茲被指控使用類固醇。這裏說「被指控」,其實應是真的且查有實據。畢竟邦茲已承認曾使用以為是亞麻籽油和潤膚膏這些東西,後來才發現是類固醇。
走捷徑求成績
以邦茲現時的成就、地位有如廟堂或銀行金庫的運動員而言,誤用這些東西的託辭不可思議。尤其是已有兩位三藩市體育記者深入挖掘,詳述邦茲(被指控)大量使用每種提升體能的藥物,包括類固醇及生長激素。
我們為甚麼要關注這件事?提升體能表現有何不妥?我們反對是因為它靠走捷徑追求成績,使後天奮鬥相形失色,努力成果失去價值等。然而在很多其他領域,我們卻不那麼在乎。醫生值夜班時服用Ritalin提神,若這樣有助駐急診室的醫生思路更敏捷,反對甚麼?
許多演說家、表演者、甚至醫生都會服用betablocker以減緩心跳、鎮定雙手。我就從沒有在歌劇院看到有標語寫着:「巴伐洛提(Pavarotti)靠意大利麵唱出美聲。」領先研究提升表現藥物的軍方又如何?想了解這些藥物如何幫助在壓力下的士兵求生,難道不是絕對的好事嗎?
改變生理狀況
提升表現的藥物只有在競賽這個範疇才有爭議,尤其是運動比賽。反對的理由不是違背自然法則,而是欺騙對手。這基本上是公平問題。
當大家都能享用到技術的提升(例如碳纖維網球拍、鈦合金高球桿,縫得更緊的棒球),這項運動可能進步了,但競賽場上應公平如舊。科技提升運動器材與設備,擁躉很快就能適應(即便此項轉變非常激烈,例如撐竿跳從竹竿全部轉為玻璃纖維桿),但當科技改變運動員的生理狀況,我們就傾向反彈。
然而,有趣的是,情況並非永遠如此。雷射矯視手術又如何?老虎活士(TigerWoods)動了手術,還表示手術讓他表現更強,誰會拉布條抗議說:「尼克勞斯(Nicklaus)是瞇着眼睛打球的。」
改善視力對棒球選手幫助更大,選手得要用眼力追蹤時速一百四十四公里的棒球,擊球得要手眼協調。邦茲讓手臂壯如樹樁,就換來滿場噓聲,但改變其他生理狀況,卻沒有人計較。
立足點不公平
為甚麼?因為矯視手術合法、普遍,且人人都能做,類固醇就不同了。雖然棒球界直到○五年才有類固醇禁令(非正式的禁止政策在○二年開始),但自從一九九○年起,在美國非經醫生處方使用類固醇屬違法,大部份球員不會使用類固醇,很多人認為這等同作弊。
那麼邦茲是壞蛋嗎?他並不比馬怪爾(MarkMcGwire)或索薩(SammySosa)等選手壞,不久前他們還是舉國注目的話題,邦茲的罪看來是他在場上表現更好及更持久些,而且也沒有因副作用而出毛病。
然而,這只是部份實情。當邦茲超越當代選手如馬怪爾的紀錄時,沒有人非常在意,也沒有難堪的布條標語出現,人們極度反感的,是他現在要挑戰兩位神聖人物:偉大的貝比魯斯和優雅的開路先鋒漢克阿倫(HankAaron)。當競爭者是歷史人物,在完全不同的科技時代競賽時,立足點就鐵定不公平。
邦茲(被指控)使用了體能提升劑,是暗地裏違法使用。
理當三振出局。
他的紀錄後面是否該加上註腳?不會,全壘打就是全壘打,當下不會有人質疑。不管怎麼說,註腳可以刪除,但邦茲這項紀錄帶有污點,卻會長留人心。
逢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