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由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及銀行學會會長王冬勝率領的訪京團,昨就商業銀行從事代客境外理財業務(俗稱銀行界QDII)與內地監管機構溝通。任志剛在會後引述銀監會表示,在審批代客理財業務的申請上,對外資行與內地銀行的處理將一致;銀監亦同意短期內,進一步澄清《暫行辦法》內允許銀行投資境外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定義及範圍。
身兼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的王冬勝認為,是次會晤「跨出了重要一步」,有助掃除業界對有關審批過程的不少疑問,相信包括滙豐在內的本地銀行界,會盡快遞交申請。
滙豐上月中已向當局非正式備案申請,料很快會提交正式申請或補充備案資料;交通銀行(3328)早前透露已遞交申請;東亞銀行(023)亦表示五一黃金周前已提交申請。
任志剛說,知悉已有外資及本地銀行提出申請,至於何時批准則要由內地監管機構決定。對於業界關注業務的外滙額度多大,他認為若當局希望鼓勵境內儲蓄資金有「走出去」的渠道,額度訂立「不必太過保守」,境外合資格機構投資者(QFII)進入內地的資金已不菲,若QDII批出的額度「不相上下」,相信不會影響貨幣金融市場。
代客理財業務只允許投資固定收益產品,他說有關定義較闊,不一定是債券類,亦可以是衍生工具及與金融產品掛鈎的類別,最重要是投資回報定於一個範圍的限度上。
擴人民幣業務未聞進展
早前有報道指中央官員月底訪港時,會就擴大本港經營人民幣業務「送禮」,即准許發行人民幣債券及以此貨幣進行中港貿易結算等。任志剛指行政長官曾蔭權,一直與內地溝通推動發展,當局總體上亦支持有關方向,但他個人暫時「未聽聞有新進展」。對於銀行界希望將本港滙集的人民幣存款,擴大放款途徑,任總引述人行行長周小川回應說,「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