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應避免以過高的水溫洗澡,水溫應以攝氏40度左右為宜,泡浴的時間也不應過長,不宜超過半小時。
長者血管的擴張和收縮功能逐漸減弱,如長時間泡熱水澡,會使血管擴張,身體會因大量出汗而脫水,造成血容量驟減,甚至引起心、腦等重要器官缺血,誘發中風等危險。
此外,太快在熱水中浸浴,或從熱水中太快返回冷的環境,都會因溫度驟變而對心臟血管系統造成刺激,所以應將浴室內的溫度調至不覺凍為宜。洗澡時應先以手、腳等身體部份接觸熱水5至10分鐘後,才洗全身。洗澡後,應盡快穿上衣服,以免着涼。
如果在洗澡時出現乏力、眼花、天旋地轉等情況,首先要保持冷靜,及時轉移到一個相對涼爽的環境,並馬上大量喝水,補充血容量,使身體恢復正常。為防止意外發生,身體狀況欠佳、酒後、飯後及飢餓時不應泡熱水浴。
撰文:保栢醫療保險(查詢熱線:25175937)
欲知更多健康資訊,請瀏覽保栢網頁www.bupa.com.hk
逢周二及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