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一個需要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但「巴士阿叔」事件,卻證明一個社會,如果英雄絕種,卻更加可悲。
一個小孩掉進池塘,人人袖手圍觀,在大陸,十分正常。然而香港不同。香港人從小看武俠小說,看武俠電視劇,郭靖、楊過、喬峯,面對「巴叔」的凌辱,看着那六分鐘短片,令人在心中暗叫:Comeon,一車上的太監們,起來,證明你們有一副正常的陰囊。
結果是「巴叔」反而成為英雄,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了邱吉爾和羅斯福,希特拉成為理所當然的人類領袖一樣。十九世紀美國作家何桑(NathanielHawthorne)說:「英雄不足以稱英雄,除非他身處一個英勇的社會」(Aherocannotbeaherounlessinanheroicworld),中國人把「英雄」視為一個孤獨的救世者,但在美國人的眼中,每一位公民皆可以成為英雄。中國人需要英雄,同時也需要獨裁者;英語世界不需要英雄,「九一一」的消防員,「九一一」在客機上叫一聲Let'sroll的那位無名的男乘客,一個護士,一個敬業的鐵道員,皆可以成為英雄。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這兩天也參加了倒扁,叫陳水扁下台,他說:「台灣之子不止一個,人人都可以是台灣之子。」李登輝想打破閩南人意識中狹隘的小農觀念,這是很現代化的思想。在一個民主社會,選出來的總統再偉大,也不成為真正的英雄,選民自己才是英雄。
「巴叔事件」是一節人類學、社會學、行為心理學、歷史學的通識課,題目就是「中國的英雄觀」。懂得把《射雕英雄傳》列為中學教科書課文,開一百場中港台「文化論壇」,講武俠小說之中國俠義精神,請來一千個教授學者在會議中心的冷氣間噴口水,說日本的武士道,查實傳自中國,另加Q&A對答回應,通通是廢話,「巴叔事件」六分鐘短片,才是中國人社會的心理現實。
「世無英雄,致使豎子成名」,這句話適用於中國任何朝代。由春秋戰國到漢唐盛世,刺客盈市,俠影縱橫,從荊軻到大刀王五,此所以在水滸之中,賣刀的楊志一聲怒喝,把上門挑釁的牛二宰了,魯智深把惡霸鎮關西三拳打死了,中國從前有英雄,只是在一個蟻民社會,英雄永遠渴市,不若今日之絕迹。
所以,我最佩服的中國人,就是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