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研究組揀了六間比較活躍香港市場的基金公司,包括Allianz、AtlantisInvestment、Oppenheimer、Templeton、TCI及惠理基金,分析它們今年新增及增持上市公司的投資表現,其投資組合是根據香港交易所的披露權益內股東名單列出。
被選取作分析的六間基金公司,今年新增及增持股份權益均超過5%,而又未曾減持過的上市公司共有57間,當中12間為H股,三隻汽車股,三隻地產股,其中六間公司在創業板上市。如果投資者從基金公司開始新增及增持股份的日子開始買入股票,截至上周收市為止計算,有33隻股票錄得虧損,平均跌幅為13.5%,最大跌幅為新確科技(1063),下挫逾53%;有23隻股票獲利,平均增幅為20%,其中在創業板掛牌的山東威高(8199)錄得逾九成升幅。
以買入股票的首日表現計算,有36%股票是損手,餘下大部份只有低於1%的增幅;基金入市翌日後,更有五成的股份價格是不升反降,只有五隻股價被大幅抽高。散戶抱着短炒的心態去跟隨基金買賣,難免損手爛腳。
短炒易損手爛腳
單看上述基金買賣股票的結果,是否反映基金表現差呢?這想法不是全對,因為如果基金只是增持公司股權,其原本持有股票價格會沖淡新增股價,結果其每股的平均價仍比跟風的散戶為低,加上基金會做對沖,所以散戶與其追逐基金動向買股票,並不代表可以跟基金表現睇齊。精明的散戶應努力研究股票基礎因素,要是沒有此等閒情的投資者,不如直接買基金算了,總比好過聽消息盲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