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邊緣化」,是中港融合之後的市場大趨勢,因為是市場,而且是一個「積極不干預」的市場,所以無可逆轉。
大陸自由行輸血,酒店馬上坐地加價。沙士期間,酒店房價低達三百元,一副求爺爺告奶奶低三下四的笑臉,今日生意好了,鐵價不減,冷若冰霜,這是香港的市場本色。
小農經濟,目光短淺,無所謂「社會整體利益」,也不會如何「看長遠」。今天有錢賺,風調雨順,難保明朝不會天乾地旱。香港人一向只計較現在,不理會明天,加上九七症候群,成本價格,即使董建華喊破了喉嚨,也指揮不了市場。
香港市場,是只有今日,不講明天,只講私利,不論「整體」。再舉一例:電影《達文西密碼》上映,宣傳凌厲,由於是歐美名牌,本地戲院,馬上坐地加價,票價高達八十五元。
片長二小時半,即構成加價的理由?是片子長了,冷氣和放映機的電力成本增加了?顯然不是,一部長片,戲院一天放三場,跟一部正常片,一天放五場,機器運作的時間相若。《達文西密碼》的票價增至八十五元,就是奸商牟取暴利,利用香港人崇洋慕名氣的心理狠狠宰一刀。
票價貴了,只會迫觀眾轉而買DVD。《達文西密碼》在大陸有盜版,香港消費者不是儍瓜,正版DVD尚未推出,推出了,也會是近二百元一張,去深圳光顧盜版,成本不到十分一。加上片子上映之後,全球劣評如潮,香港消費者最懂跟風,即使想進戲院,也會等一等再說,得知票價八十五元,更加不想掏腰包。
《達文西密碼》票房平平,因為戲院和發行商小農經濟的視覺;他們顧不上電影票房全球都在逐年下降,政府呼籲打擊盜版,更不在這些人考慮之列,院商只看到眼前可能的一層白花花的毛利,行險加價,因為怕世界盃進一步衝擊票房。
這就是香港邊緣化趨勢的一個實例。酒店胡亂加價,只會把大陸客趕到星馬,上映《達文西密碼》的戲院坐地加價,只會把觀眾,尤其青少年,趕往翻盜版DVD市場。人未必望高處——《達文西密碼》內容深奧,華人觀眾沒有興趣從中學習甚麼宗教歷史文化的「通識」,但水必定往低流,哪裏的盜版DVD便宜,哪裏的生意就旺場,包括深圳這座翻版的偽香港。
香港邊緣化不可能逆轉,溫家寶和曾蔭權都叫不停的,中港珠三角一體化,也包括盜版DVD的融和流通,此一趨勢誰可以扭轉?
民間固然不可能,那麼投資者呢?一個利字驅使,心理也一樣。大西北荒蕪一片,特府也帶領過富豪團到烏魯木齊去「考察」,兩年以來,港資有幾文錢投放在大西北?因為大西北和香港「融合」不來。
但向其他成本低廉的區域,輕工業會進一步遷移,屆時香港的人力資源進一步服務化、消費化、空洞化,酒店和戲院,繼續視乎形勢而濫加價,香港一早就被自己判了死刑,判決的法官,叫做「自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