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拿甸奴好波,不用多講,但若一般球迷在灣仔修頓球場假想自己「細哨」上身,以為可以逢人過人,輕者自尊心受損,重者損手爛腳。財經市場亦一樣,基金經理看似可在股壇呼風喚雨,不少散戶都想跟隨基金動向坐順風車。蘋果財經資訊研究組忠告各位,如果沒有做足準備工夫,就算以為跟貼基金動向,其實一樣可以損手爛腳。
在驚濤駭浪的股票市場,每個投資者都想有明燈引路,教他們何時入市,買甚麼股票,所以便有某某著名的股評人出現。基金公司何時入市和買入甚麼股票,往往會成為散戶其中一個重要的上車訊號。可惜,這些指標很多時都未必準確,投資者盲目跟隨基金買賣,往往會焦頭爛額,只有小部份倖存者能從中獲利。
得米:合生創展
無可否認,若有大型基金入股,股價很可能會於短時間內被「抽高」。以從事廣州房地產發展的合生創展(754)為例,就算正當中國收緊信貸,內地地產股首當其衝,兩家重頭外資基金︰新加坡政府旗下的淡馬錫及老虎環球基金,卻無懼宏觀調控,偏偏選擇在這個時候入股合生創展,合共持有約20%股權。結果,內地宏調較市場預期溫和,刺激房地產股逆市上升,合生創展至今累積升幅達三倍之多,兩大基金賬面獲利14億元。若股民跟隨這兩隻大型基金入市,實獲利不少,同期恒指亦只有約6.8%升幅,可見大型基金好像有呼風喚雨的能力。
另一個例子就是最近成為北京平治零部件供應商的北泰創業(2339)。今年4月25日北泰創業配售股份時,吸引了20多間基金參與認購,包括景順投資(Invesco)增其持股量至5.3%,而SansarCapital則增持至8.01%。其實SansarCapital早於05年7月及8月以平均每股$2買入230萬股北泰,股價於半年後升至$3.5,最高更曾升逾$4.25,累積升幅高達一倍有多。若股民「緊貼」它的入市舉動,賬面實獲利不少。
許多投資者皆視大型基金為「股神」,能操控股價變動,而且每次作投資決定時,定必謹慎部署,不會貿然入市,故每當有大型基金入股一間公司,該公司的股價便必升無疑。不過,大型基金是否真的可以做到百發百中?
滑鐵盧:威華達
事實上,基金公司並非每次都能夠操控股價,入市後「話升就升」。明顯例子有威華達(622),三間著名基金公司均持有其股份,至今持股時間約為半年至一年不等,分別為美資的華平投資基金、英資的TCI(TheChildren'sInvestmentFundManagement)及本港的惠理基金。華平基金直接擁有威華達9.9%股權,而TCI及惠理基金則透過入股百仕達(1168),間接控制威華達約4.3%股權,三隻大型基金合共持有約13%股份。究竟它們為何要入股該公司?
表面上入股原因很簡單,就是看好威華達的業務前景和盈利增長等。不是嗎?華平基金05年5月尾入股威華達,持有約20%股權,持股平均價高達每股$0.9,可是現價只有$0.44,賬面虧蝕超過50%。如果與恒指變幅相比,威華達更嚴重跑輸大市。恒指過去一年約有14.8%升幅,相反威華達於同期則錄得52.7%跌幅。由此可見大型基金入市未必每次都「賺硬」。出奇的是今年5月29日仍有股評人以曾有大型基金入股為理由,「呼籲」投資者趁低吸納威華達,以$1.2作目標價。
要知道基金也可能出錯,如果投資者盲目跟隨基金入市的話,只會一錯再錯罷了!威華達近三個月表現都是每況愈下,至5月29日股價為$0.46,而最新的股價則為$0.44,以目前情況看,股評人及基金皆跌眼鏡。
基金失手的例子又豈只一個。汽車零件製造商浙江世寶(8331)上市時,同樣深得基金鍾愛,透過配售方式合共持有33.9%股權,當中包括ManulifeAsset的7.1%及PMACapital的5.8%。雖然上市只有半個月,除初期外,股價不斷下挫,現價$1.33,以每股$1.5配售價計,基金每股蝕$0.17,跌幅達11%。而投資者盲目跟隨入市的話,也會招致損失。
就算投資者真的要跟隨基金公司的步伐入貨,也千萬要小心,不但要嚴守止蝕,更要為自己定下合適的利潤目標,尤其連自己都不甚了解的三、四線股,到位便要立即放手離場,千萬不可貪心;因為散戶掌握這些大戶動向訊息的速度往往較基金公司來得慢,要到基金公司沽貨時才離場已經太遲。此外,投資者更要注意基礎因素,股票的升幅潛力終歸還是來自該公司的基本實力,不能過份美化基金入股就能點石成金的神話。
蘋果財經資訊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