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內地地產界視為「合理合情」的商業賄賂行為,在一些城市更已演變到「笑廉不笑貪」的地步。有業界爆料,疏通政府官員的賄款,大約佔樓盤開發總成本2至3%。以今年全國首季房地產開發投資2,793億元(人民幣.下同)推算,一季的賄款已達到83億元天文數字。
「那些人都懂,我們將錢用報紙一包,放在公文袋裏,在電話裏說有個急件要報批,對方就明白了,見面時把文件袋給對方便成。有時遇到經驗淺的官員,會提示他不要把錢的事告訴老婆孩子,亦不要馬上存入銀行,因為紀檢監察部門往往在這些環節入手。」屬箇中高手、在內地西南某城市做房地產生意的李南,娓娓道出經驗之談。
春節國慶 送禮時機
李南說,「好處費」是按每個城市的經濟情況、官員職級和幫助自己的程度而不同,而春節、中秋、國慶等傳統節日,都是聯絡感情的最佳時機。好處費「如果送少了,不但達不到公關效果,可能還會起反面效果,有些官員收了一、二千元的紅包,會直接交給紀檢部門換政績。」
重慶市一名地產開發商項目開發經理王小蘇亦透露,「2000年我們啟動一個項目,需要把一家國有企業置身的一塊地買下來,對方總經理要我們建好樓後,『給他一點優惠』,後來我們以超低價買入土地,對方要了一間售32多萬元的130多平方米房子,我們亦只收了他10多萬。」為粉飾賬目,王的公司找了一家塗料廠開了一張假發票,假裝買了數十萬元的塗料。
宏調措施 助遏歪風
有地產界人士對本報稱,開發商賄賂官員,在內地早已被視為合情合理的做法,為的是快一點賣樓、加快審批、減少程序。但他相信近期的宏調措施,會令行業運作透明度增加,減少賄賂情況。
據了解,上海、廣州等地市場競爭大,賄賂會較少發生;而北京仍然是靠關係的城市,相信問題亦較嚴重;而經濟不夠發達、法規較寬鬆的城市,賄賂問題會較嚴重。
本報記者/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