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憎聽到一句時髦用語是「挑戰自己」。鯨吞叉燒包、月餅、裹蒸糭,以至鬥快吃掉十二人份量的盆菜都算做挑戰。這樣對腸胃「傷天害理」,等於肚屙去睇醫生,醫生一邊給你開瀉藥,一邊用點醒你的專業口吻說:「這是讓你有機會挑戰自己!」
在鏡頭前吃蟑螂、玩笨豬跳和勁食兩磅魚子醬,通通過關,這就叫做挑戰成功。瞓身參加離奇古怪的活動,抬頭有攝影機全程跟拍,一班不相識的人,不同的職業,不同的人生觀,全部像上了發條的儍瓜,受節目監製肆意擺布。這樣的挑戰者,在一個追求收視率的電視節目裏勝出了,可是連明星的邊也沾不上。吃蟑螂叻的冠軍,在講求觀眾緣的娛樂圈,人人見而半身毛孔擴張起滿疙瘩閃開,任你吹噓自己有多amazing,有人肯要至奇。這些人挑戰了什麼?不外乎一邊狂吃,一邊表演拉肚子,喔,確實是「能人所不能」,自虐得沒頭沒腦,醜態百出。
把「挑戰」掛在嘴邊,從曾特首到巴士阿叔,維園阿伯到屯門公園咪霸,對「挑戰」都有各自表述的立場。社會上人人喜歡挑戰而不是挑逗,市民的共識漸趨恒生指數化,下下追求「挑戰萬八點」或者「挑戰中行$4.8」。再下去,遲早跳青馬大橋自殺的人,會向游說專家拋下一句「希望挑戰奧運金牌的插水紀錄」的感性遺言。挑戰,表面上比「未解決」斯文食腦,實質是差不多的畸形狂躁,難怪被迫吞吃曱甴屎不嫌核凸反而覺得好玩!